編輯導語:視頻號自打推出以來,就是微信的重點之一。而如今,視頻號更是與微信生態全面打通:用戶可以從朋友圈、公眾號文章等跳轉至視頻號,視頻號也可以直接跳轉到公眾號文章,一系列操作讓用戶可以更快地沉澱到私域流量池中。一年過去了,誰在視頻號上先找到了機會?本文作者對此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轉眼,距離視頻號內測上線,已經過了一年光景。
從孕育之初到現在,被微信定位為「一個人人可以記錄和創作的平台,也是一個了解他人、了解世界的窗口」的視頻號就承載了無數的目光與期待。有人懷抱著雄心壯志入場,渴望在此大展宏圖,有人則帶著野心在岸邊觀望,伺機而動。在這種灼熱的注視之下,作為微信戰略級產品的視頻號在前進的路途上步調邁得格外「急促」:
一方面,入口不斷增加,公域流量上,除位於朋友圈下方的一級入口外,推薦、搜一搜、#話題標籤、看一看、公眾號、附近的直播和人等都設置了視頻號入口;私域端,關注、朋友、發現頁、名片頁、朋友圈、微信群、微信聊天對話框等均可一鍵進入。
另一方面,功能上大刀闊度地陸續更迭。從放寬視頻時長、增強社交互動功能到上線直播功能、類DOU+投放產品「視頻號推廣」、支持關聯小商店等等,視頻號在提升產品體驗的同時也在逐步搭建備受矚目的商業閉環,以此全力支撐創作者依靠內容實現吸粉、變現。
一年時間內,視頻號不僅完成了產品的基礎建設、形成了一定的內容生態體系,也孕育出了獨具微信特色的多元商業化形態。
在這種略顯「激進」的前進節奏下,有著得天獨厚社交優勢的視頻號也取得了一些明顯的成績。據《2020年視燈視頻號發展白皮書》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視頻號DAU破2.8億,視頻號總數3000萬+,平均用戶日均使用時長19分鐘。
從這個數字上來看,短短一年時間內,視頻號成長的速度可以說是驚人的。但在快速成長之下,一些困境也隨之顯露。比如有業內人士認為視頻號不具備內容生態上的獨特性,難以打造自己的原生大V;有創作者認為視頻號的創作體驗仍然很差,有時原創視頻的熱度甚至比不上攫取流量的搬運內容等等。
總體來看,剛滿一周歲的視頻號在發展潛力依然有著難以估量的潛能,商業形態的不斷完善也讓部分創作者找到了新的掘金入口 。那麼,在這一年的成長期里,到底有誰在視頻號上找到了機會?
01 是誰活躍了視頻號的創作生態?
在萬眾矚目中成長起來的視頻號,從一開始便引得各路創作者聞風而動。去年6月,視頻號停止內測,全面開放用戶註冊,整體發展速度驟然加快。在經歷了一整年的成長期后,視頻號的內容生態也日益豐富,而總體來看,目前迎著風口向前的視頻號創作主力軍主要來自於三大陣營:(暫時不討論政府等官方平台及明星入駐)
1. 內部玩家:微信公眾號
根據新榜此前統計,公眾號500強中有261個賬號已經開通了視頻號,佔比高達52%。而此前就有「乾貨大V」@秋葉大叔」以一條10W+觀看的視頻號為公眾號文章帶來了400+付費讀者,收入3000+;互聯網學者劉興亮依靠視頻號推送為公眾號導流了4000+粉絲,付費文章收入過萬。隨著時間的推移,該佔比勢必會持續增加,公眾號儼然已經成為視頻號內容生態中的重要玩家。
去年10月左右,微信在公眾號編輯器右上角添加了「視頻號」標籤,運營者直接在後台就可以插入相關視頻號內容進行發布。添加完成後,用戶點擊相應視頻號卡片,可直接跳轉到視頻號頁面,點擊頭像即可進入創作者主頁,一篇公眾號文章可插入的視頻號動態上限為10條。
在此之前,運營者需要點擊視頻號下方的公眾號鏈接,方才可以將流量成功導入公眾號。而上線該功能后,微信正式將視頻號、公眾號雙向打通,公號大V能夠藉此快速完成入局視頻號后的冷啟動,二者能在內容形式、瀏覽體驗、變現途徑上形成優勢互補,既能互相引流,帶來新粉裂變,還能提升公眾號價值,並從多個層面獲取新的成長路徑,這些無疑都為公眾號大V入場做視頻號提供了極大便利。
而另一層面,公眾號入場做視頻號在豐富了自身內容形態的同時,也為視頻號的整體內容生態注入了原生創作力量,優質內容的產出能夠提升用戶在視頻號內的停留,進而與圖文內容一起幫助微信逐漸奪回被抖、快所分食的用戶時長。
2. 外部玩家:來自抖、快等平台的原生創作者
視頻號風口一現,許多來自外部平台的創作者們也躍躍欲試,其中既有那些已經在多個平台收割了滿滿流量的大V,他們不願意錯過任何一個流量窪地;也有一些在其他平台「鬱郁不得志」的創作者,希望能在這個廝殺還沒有那麼激烈的戰場中再「碰碰運氣」。
去年3月,微博、抖音頭部美食博主@李子柒 正式入駐微信視頻號,首條作品發出后共獲得6.4萬點贊以及超過8000條評論,儘管此後發布的作品在數據表現上差強人意,但她的入駐依然鼓舞了眾多外部創作者積极參与其中。
其中佼佼者如@霹靂舞凱凱,一個熱愛跳舞的農民工,依靠精湛的舞姿和向上的生命力先在火山小視頻積聚了一批粉絲,而後在抖音上也吸粉88.8W。入駐視頻號后,相比此前的平台,反而依靠視頻中展露的正能量內核迅速收穫了更高的人氣,除頻繁輸出10W+爆款視、創下視頻號播放量記錄外,在於去年11月中旬開展的視頻號直播首秀中,也拿下了不錯的戰績。
旅遊類達人@房琪kiki抖音粉絲量已達1086.8W,在視頻號上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還有諸如@皮皮教做菜這樣的實用型博主,在視頻號上也備受歡迎。
總體來看,外部創作者在視頻號上的表現參差不齊,各自的受歡迎程度與他們在原本平台上的成績也並沒有特別絕對的關聯,不同平台間的口味差異也就此凸顯。
3. 新生玩家:眾多看中風口的原生作者
打通了社交關係鏈、可以將粉絲導流到公眾號或社群中進行轉化,諸多隻屬於視頻號的天然優勢讓許多「新人」動起了入場心思,開始摸索試水。
其中,有企業、公司將視頻號當成了宣傳、拉動業務增長的重要陣地,通過直接展示旗下產品創意或亮點、「曝光」產品製作流程等手段來贏取客戶信任、提升知名度,有的進而能將目標用戶直接導流到直播間、小程序商店等,實現聲量、銷量的同步增長。在此之中,不僅有大企業成立了專門的團隊來布局該領域,沒有太大預算的中小企業更是瞄準了這個打造自己專屬流量池的機會。
除此之外,更有一些企業CEO親自下場,通過勤奮更新,在打造個人IP的同時,「順帶」也為自己的公司造勢。
還有一些微商從業者,此前通過朋友圈營銷、社群營銷來做培訓、招代理,本身就與微信生態有著無比緊密的聯繫,再加上長期累積下的私域打法,使得他們在入局視頻號上有了鮮明的優勢。在微商圈內,已經不乏微商大佬試水視頻號,他們有的是從個人經歷出發,結合當下熱門話題輸出自己的見解,然後將個人身份和所從事的事情穿插其中,間接起到宣傳品牌的目的。
通過視頻號,一來可以讓自己的代理商更清晰地了解產品、了解輸出者的價值觀,二來也能通過私域流量和公域流量的結合,擴大招商、直接零售。據其他媒體報道,曾有微商通過一場線下視頻號活動納新500人,而在線上,通過視頻號宣傳,也吸引了不少人主動加微信問詢。
當然,更低的創作門檻和傳播門檻也驅動了大批素人、原生創作者從0起步投身其中,在摸索中尋求適合自己、能迎合受眾需求的創作風格。在這之中,有人追求的是內容的質量和專業度,先通過擴大圈層影響力,繼而再考慮商業變現。但也有部分玩家並沒有將內容打造作為重中之重,而是將此作為引流和變現的工具,快速攫取流量。
02 哪些內容搶佔了先機?
入局者不少,但在視頻號呈現的整體內容生態上,卻不可避免地看到了一些局限。
去年12月中旬,卡思在研究了千餘條熱門視頻號后,曾對視頻號的內容生態、用戶喜好做出了一定分析(原文:《刷了1000個視頻號,我們發現點贊10萬+的內容有這些特徵…》),當時在視頻號上最受歡迎的三種內容類別分別是:
- 情感類內容。如熱門賬號@長春奇點、@幸福的梅子、@林妹妹語錄等,均是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向觀眾輸出各種生活情感雞湯。在該類別之下,10萬+點贊量的熱門視頻駢興錯出。
- 音樂類內容。如@陽光情感音樂、@蓮妹情感音樂等,主要針對特定人群分享不同類型的音樂。
- 生活教學類內容。包含了美食教學、母嬰、教育、生活百科知識等種類,圍繞的核心均是為用戶提供實用型的教學內容。
儘管是圍繞特定時間段內的賬號表現所總結出的規律,但我們在《2020年視燈視頻號發展白皮書》中卻看到,這三種內容類型並不是某個時期下的用戶偏好,相反,也代表了視頻號目前的生態現狀。
根據白皮書,在2020年度視頻號TOP1000中,情感、音樂和生活合計佔比43.6%,幾近統領了視頻號內容的一半江山。而在第三方數據平台不久前公布的2月視頻號500強概覽中,情感、音樂、生活佔比繼續上升,超過50%。
雖然也覆蓋了教育、搞笑、影視娛樂、時尚等其他品類,但這三個品類持續釋放的強勁優勢,也從側面折射出了視頻號內容生態目前所面臨的窘境:內容豐富度不夠,多個品類仍存在缺口,尚未打造出知名度、影響力兼具的平台大V。
來源:《2020年視燈視頻號發展白皮書》
隨之引發的則是部分創作者、用戶對內容生態現狀的一些詬病。
譬如在用戶端,視頻號還無法帶給用戶足夠的沉浸式體驗,再加之同質化內容充斥,基於社交關係的朋友推薦下的內容,又未必能夠滿足本人喜好,這使得用戶多元化的內容消費需求無法被滿足,進而影響了他們的留存率。
在創作者端,由於大量搬運視頻、製作相對粗糙簡單的內容多次佔領熱門,使得不少創作者的創作熱情被打擊。從這些層面來看,視頻號的內容生態還且需時間打磨。
03 視頻號的機會究竟大不大?
不可否認,圍繞著產品功能、內容生態等維度,剛滿一周歲的視頻號依然還有著很大的提升空間,但從其過去一年裡「急促」前行的步伐中,我們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微信在視頻號上的雄心壯志。那麼,視頻號的機會究竟大不大?現在入局,真的能在視頻號上賺到錢嗎?
我們無法給出一個絕對的肯定答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隨著視頻號在商業化上的一系列動作,已然有人在踐行中嘗到了甜頭。他們之中不乏從0起步者,憑藉自己在內容上的打磨,依託視頻號的生態優勢,通過直播打賞、直播帶貨、廣告業務知識付費等不同的方式獲取了一些紅利。
從他們的實戰過程中,一些值得借鑒的經驗和一些要避免觸碰的誤區也得以展露:
首先從內容品類來看,無外乎圍繞著幾種類型展開。要麼是可以實打實滿足用戶實際需求的包括科普、教育、實用技巧能在內的乾貨類知識,要麼則是能夠滿足用戶情感需求的生活類內容或娛樂性內容,如音樂、舞蹈、母嬰等。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視頻號內容生態整體豐富度的不足反而為新玩家提供了更多的思路。之前卡思就曾提到過:更認「圈層」的視頻號非常適合「小而美」領域的IP成長,如手藝類、技能類、更為細分的知識類達人等,都有可能在此中尋找到更為精準的高粘性種子用戶,並藉此向私域引流,通過直播、知識付費等形式,來實現創收與變現。
在具體做內容之前,還應該明確目標用戶的屬性,深度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喜好。繼而用恰如其分的方式引起用戶的興趣。既可以用講故事的思維來與用戶溝通,也可以通過提出問題,引發用戶的重視和思考,再者從細節處切入,觸發用戶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如果能夠讓用戶產生身臨其境的代入感,充分調動情緒力量,則視頻號內容被用戶分享、傳播,進而充分獲取用戶信任感的幾率也會相應提高。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創作者應當保持著穩定的更新。與其糾結結果,不如重於過程,在行動中去進步完善,總結思路。
另一方面,在頻率穩定的基礎上,過分糾結數量,不如強化內容質量。視頻號依託於「社交」點贊推薦機制,在這個機制下,用戶是有強選擇性的,過度重複無用的內容刷屏,只會快速引起用戶的反感。這也意味著在微信私域的場景之下,創作者只有產出有質量的內容,才更容易裂變。
在基於內容培育出的信任感之上,創作者才有更大的機會通過直播、引流等方式吃到真真切切的「紅利」。目前,我們已經從不同的創作者身上看到了形形色色的比愛變現手段,譬如:視頻號主頁直接掛賣相關商品;通過視頻號引流到公眾號后做知識付費、出租廣告位、引流到個人微信號上售賣產品等;直播賺取禮物錢;直播帶貨引導用戶到小商店購買或引流至個人微信號、線下實體店等等。
而在摸索出了一套行得通的內容打造模式后,創作者也可以進一步通過打造內容矩陣,以此配合多元化的產品品類實現電商變現。如@長春奇點目前已經搭建出了「@長春奇點+@開心的奇點+@奇點姐妹團」這樣的情感類內容矩陣,為之後更好的變現打下了基礎。
04
視頻號還很年輕,在前進的道路中還會上演多少種可能尚不得而知。我們是否能尋找到機會,恐怕只有親自下場,才會獲得屬於自己的答案。
作者:卡思數據,公眾號(ID:caasdata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