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讀:內容消費一直是人們上網衝浪最常做的事情,財經類內容在近些年來廣受歡迎。隨著互聯網不斷發展,財經服務不再是簡單提供信息即可,知識付費成為主要趨勢。本文從三個方面,對財經類內容的現狀及發展提出了自己的一點思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獲取信息是我們在互聯網上最常做的事情之一,通過看文章、看視頻、聽音樂、聽音頻、看圖片等,我們獲取我們想要了解的信息。這些信息也會對我們生活中的行為形成一定的影響,如購物、旅遊、理財、學習等等。
一、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內容特點
不論哪個時代,內容消費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耗時間。如果一個互聯網產品有很多優質的內容,用戶可能會長時間地泡在上面,用戶黏性較強。用戶因為內容被黏著在某個產品上,習慣了對這個產品的使用,也會習慣使用這個產品附加的其他功能,產品從用戶身上賺錢也就會相對容易一些。
PC互聯網時代,用戶可以很輕鬆地通過搜索、鏈接進行跳轉,信息的傳遞更開放。相比於PC互聯網,APP更封閉,信息的傳遞更依靠社交,也就是用戶與用戶之間的「轉發」、「在看」等分享動作。
如果說PC互聯網時代還可以通過劣質內容的關鍵詞優化等手段來欺騙搜索引擎的話,移動互聯網時代,就得真正地有優質內容了。門戶網站可能會從時效性上下手,推出專題報道;新媒體公號更多選擇垂直化的打法,聚焦濃縮解讀或者其中亮點部分。
二、焦慮的中產
得益於過去三十年的高考制度和改革開放,神州大地上發生了人類史上規模最大的底層逆襲現象,大部分逆襲的底層,成為了中產;極少部分,成為了上層。
據胡潤研究院的報告,2018年8月,中國大陸中產家庭數量已達3320萬戶,其中新中產1000萬戶以上。吳曉波認為,十年後中國新中產會達到4.5億。
按照某度百科的定義,中產大多從事腦力勞動,或有技術基礎的體力勞動,主要靠工資及薪金謀生,一般受過良好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職業能力,有一定的閑暇,追求生活質量。中國的中產階級不斷在壯大,同時不安全感也一直籠罩著他們。
從中產的定義可以窺見中產焦慮的根源:「主要靠工資及薪金謀生+受過良好教育+有一定的閑暇」。
- 中產既不像富人,工作仍是謀生的手段,因此一旦遭遇重病事故或長期失業,家庭生計立刻難以保障。在經濟結構急劇調整、互聯網衝擊傳統產業、人工智慧山雨欲來等時代大潮衝擊下,焦慮更甚。人類從互聯網時代進入人工智慧時代,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以工作謀生」的中產們對自己的未來以及子女的未來產生深深的恐慌。白領止於人工智慧,藍領止於機器人,很多崗位正在永久性地消失。
- 中產又不像搬磚的農民工就活在當前,在受過高等教育豐富了思想擴充了眼界后,時常會想想明天的明天以及下一代。
- 中產更不像富士康的廠哥廠妹,三班倒連軸轉累得只想上天台,還有一定的閑暇(至少是思維閑暇)去思考人生。
這樣的人都不焦慮誰焦慮?向上有可能成為社會精英,也有可能向下跌入社會底層。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即時無限傳播很容易放大社會情緒,碎片化信息大水漫灌又降低了中產們的深度思考能力。喜歡思考但又缺乏深度思考能力,這樣的人群是自媒體大V的最愛,販賣焦慮、鼓吹消費、知識付費成為割韭菜的三部曲。
這幾年得益於自媒體的教育普及,億萬中產們有了一個共同的夢想——「財務自由」。「輕輕鬆鬆收入翻10倍」、「1年時間,從負債6萬到年入百萬」,各種理財課程、書籍多如牛毛。理財的意識也越來越普及,對財經內容的需求也更加旺盛。
三、財經類內容服務突圍三大方向
多數的讀者是通過內容細分類別、標題來篩選自己想看的內容。知識付費的本質是把知識變成產品、服務、體驗,以實現商業價值。
與一般知識付費產品相比,財經新聞付費受社會熱點推動、延展空間大,不會輕易在一次性爆發后陷入沉寂,需要重內容、也要重產品體驗。財經類內容提供商更有必要從單純的信息傳播者轉向服務提供者,以獲取更多的商業價值。
總體上看,產業的發展,是由技術和需求驅動的。技術高速演進時,會直接推動產業高速發展,比如互聯網的上半場。但是,技術演進到了一個節點之後,很難持續,這時候,就需要發掘用戶需求來推動,也就是精細化運營。
因此互聯網下半場競爭的關鍵在於找准用戶群、找到需求,發掘出服務創新、模式創新的機會。
方向一:拼速度
財聯社是國內個人投資者常用的資訊APP,在短線投資者的交流群里出現的次數遠超其他類型的交流群。從中可以窺見,個人投資者,特別是短線投資者,對即時資訊有著深度的依賴。
為何財聯社會成為眾多個人投資者的首選?
財聯社於2015年3月上線,專註於中國證券市場的電報式快訊報道,為A股投資者提供「快速、專業、精準」的信息服務。由上海報業集團主管主辦,集「媒體+資訊+數據+服務+交易」五位於一體。
從知乎上,了解到財聯社的內容生產流程:
Step 1:監控
刷各種網站,抓取新的內容出來。現在有各種監控軟體了,方便很多,而且效率也高,一般由小朋友承擔這項工作。
Step 2:寫稿子
一般都是有經驗的編輯來處理,找新聞點,發稿子。現在也有機器人寫稿,但是說實話,那種稿子一般都像是做填字遊戲,只是適合格式很固定的內容。對於複雜內容,還是需要人工來處理。找新聞點,這是個技術活,需要閱讀速度快,還需要對新聞背景有了解,編輯們還是有所分工的。
Step 3:審核
編輯進行事後監控,錯的內容及時修改、下線。
這個維度的內容服務,通過資源的投入,多數內容服務商是比較有機會能夠模仿、複製的。
方向二:深度優質
這個維度的深度踐行者之一是財新網。財新網定位於定位於原創財經新媒體,提供準確、全面、深入的財經新聞和資訊信息服務。
財新創始人胡舒立表示:「當新聞產品具有足夠高的水平,用戶會認可其作為創作作品的價值,從而有為之付費的意願,而中國當下正缺少高質量的深度財經報道」。財新於2017年11月啟動財經新聞全面收費,胡舒立表示:「我們探索收費,尤其是對特別有價值或者需要生產成本的精神產品收費,也是希望藉此機會培養讀者的習慣。」
儘管各路自媒體已經在各顯神通儘可能降低閱讀門檻了,深度內容的消費還是有一些門檻的,因此深度內容的受眾範圍相對小一些。
但這道門檻篩選出來的讀者,多數是自身具備較高的思考能力、較好的經濟實力,深度內容具有更高的商業價值。
深度內容的生產門檻較高,但也更容易打造出IP,更加適合專業能力強的服務提供者,比如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
方向三:泛娛樂化
財經+娛樂模式,從突發事件、熱門話題、熱門人物或者某一經濟現象導入,捕捉新鮮的經濟事件,比如鹿晗戀愛險、梁朝偉買菜刷頂級黑卡等話題。現在的用戶並不喜歡乾巴巴說教,講投資技巧,寓教於樂才是更接近用戶心智的方式。
專業財經趣味化。這是一個娛樂盛行的年代,視頻節目發揮了娛樂和消遣的作用,幫助人們在緊張的工作生活之餘得到放鬆和休息,暫時逃避現實壓力和負擔。
職業技能、投資決策、審美能力,深深地困擾著年輕人,但這些問題沒有標準化的答案。財經類脫口秀從痛點切入,主播把由「知」到「識」的總結,通過年輕人喜歡的新穎方式表達出來。
趣味化的財經內容,為年輕人提供便捷的泛財經領域信息,讓金融變得有「溫度」,同時也在和年輕人的互動中,幫助他們培養出良好的理財習慣,讓用戶個人擁有更好的財務狀況。
這個維度的內容,受眾最廣。生產門檻相對低一些,競爭會是最激烈的,有鮮明特色的內容更有機會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