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民宿:困境求生,苦等黎明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疫情之下,民宿行業受到重創,急需找到新的打法來緩解困局。本文作者從當前共享住宿市場行業困局出發,結合目前民宿的現狀,對其市場現狀和未來發展展開了分析討論,與大家分享。

今年來,欣欣向榮的共享民宿進入至暗時刻。

不久前,Airbnb宣布將在全球範圍內裁員1900人,這個人數佔了Airbnb總員工的四分之一。

Airbnbs是旅遊民宿行業C2C模式的平台標杆,今年早些時候Airbnb表明將撥款2.5億美元,幫助全球房東度過難關。但事態並沒有預想中樂觀,Airbnb最近又宣布創始人不拿薪水,其高管將在未來六個月內減薪50%,員工也被告知,2020年獎金可能無望。

疫情對國內民宿行業的影響也從數據中能窺視一二。

疫情之前,民宿行業正處於上行態勢。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發布《中國共享住宿發展報告2020》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共享住宿行業的交易規模約為225億元,同比增長36.4%。共享住宿行業的參與者人數約為2億人,同比增長53.8%。其中,服務提供者人數約618萬人,房客人數達到1.9億人。

但同時報告也指出,受突發疫情衝擊,2020年前五個月,我國共享住宿市場交易額同比下降72.1%。

報告分析認為,由於疫情防控下出行住宿需求大幅下降,訂單量急劇減少,前五個月訂單總量同比下降65%;另一方面,需求疲軟也導致間夜價格出現較為明顯的下降。

可以說,民宿成為了疫情之下,一個正在遭受重創的行業。

從國外來看,各國旅遊業基本停擺,背包客不再浪跡天涯,保持「社交距離」成為心照不宣的共識,這導致共享民宿的需求跌入冰點。

但在國內,當前正處於後疫情時代,疫情正在改變人們的消費觀念與心理,與其說疫情是共享民宿行業的一次黑天鵝事件,倒不如說它其實對整個共享經濟都造成了一定的衝擊,這種衝擊首先體現在疫情改變了人們的健康衛士的消費觀念與保持社交距離的習慣。

從共享按摩椅的需求陷入冰點可以知道,對於共享類產品項目,人們開始有了更多的心理潔癖,本能的從「安全健康」這一角度去思考共享類產品消費的必要性。

一、民宿行業的自救:流量困局與供給端困局待解

當然了,面對困難,民宿行業展開了一場已經持續數月的自救行動。有民宿為房客提供當地特色的美食或工藝品等服務。比如在莫干山,有民宿房東選擇了和附近的農戶合作,將農產品通過直播等方式推廣給有需求的客戶;有民宿開始做全新定位,強化自身的特色標籤。比如推出烘焙廚房、手工達人等特色玩法。

短租業務的下滑,也有房東與平台將目光轉向了長租業務。比如小豬短租和閑魚達成長租合作以及和飛豬啟動民宿直播聯盟等。不少民宿人也在利用當下火熱的直播帶貨方式,通過直播的形式推廣、帶民宿。

此外,如何幫助房東減少空房率,迴流現金,也成了當下不少平台在做的事兒。

但對於民宿人來說,中途離場,還是咬牙堅守,是當下要做的選擇。經此一疫,部分民宿房東已經退市。

民宿行業發展已經步入第9個年頭,對標 Airbnb,愛日租、小豬、途家、螞蟻、住百家等國內共享住宿平台不斷湧現,但始終面臨著自有平台流量不佳的困境。

比如說,途家背靠攜程系,一直以來,通過開闢流量入口的方式,在攜程、飛豬、同程藝龍等多平台購買流量支撐,甚至有數據顯示,攜程集團帶來的交易量比途家主站上的交易量多。

在自有平台流量困局待解之外,隨著當下不少短租房東們在失去訂單后逐步退場。共享民宿又面臨供給端流失的困境。可以說,原本流量不佳的短租平台,在供給端流失之後,反過來對消費端流量也造成了一定影響,當下的困境更深了。

市場環境正在倒逼行業進入新一輪的洗牌階段,民宿行業的風向變了。

縱觀整個民宿行業的競爭狀態,尚沒有進入下半場。有數據顯示,國內主要共享住宿房源數量佔比僅為3%左右,遠低於歐美20%的市場佔比。

從國內來看,民宿行業自有流量有限,目前還過於依賴外部流量輸血,疫情之下,梁建章都在直播帶貨,民宿依賴外部OTA大平台輸血已經不太現實。如何找到新路與新的打法來緩解困局,刻不容緩。

二、民宿業的風向變了

一方面,雖然從長期來看,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和經濟的全面恢復,行業繁榮發展的基本面並不會發生根本改變。但另一方面,由於全球疫情的不確定性,對旅遊住宿服務行業衝擊的持續存在。

共享民宿的自救不能僅僅依賴於政策、平台的扶持,更多還需要依賴自身的標準與服務升級。

不同於滴滴等共享經濟模式,共享民宿身處增量市場,供需兩端需求依然旺盛,蛋糕越來越大,上半場的競爭或許才剛剛開始,從未來的趨勢來看,率先打響的會是供給端的控貨、服務標準與體驗升級之戰。

因為後疫情時代,消費者需求正在發生隱秘的變化——隨著消費者在無接觸、消毒、衛生等方面的健康意識的覺醒,用戶對民宿的標準提升了——這包括更高的服務需求與安靜、清潔標準需求,他們目前期待中的民宿要更具有私密性、安全性(衛生、人身、隱私)等服務標準與體驗。

途家也曾介紹稱,疫情發生以來,住宿環境、衛生安全、防疫措施等成為共享住宿用戶關注的焦點問題。

而用戶對安全、品質、個性化、私密性等方面的重視,是當前用戶民宿消費的一個隱秘的痛點,很可能將成為共享住宿未來的新趨勢——個性化、高品質、高安全性的民宿才是未來。這其實也在倒逼著旅企調整思路、順應變化來完成經營轉向,從這個意義來看,民宿的營銷模式與服務標準要變。

而瞄準當下人們升級的需求,產品的側重點要變。后疫情時代,海外游與長途旅遊的需求被壓制,而周邊游與短途游這種安全性更高與性價比更高的出遊方式更符合當下人們對旅遊的需要,短途周邊游可能為成為接下來一年的旅遊市場新消費方向與暗潮。

美團發布的《周末經濟熱浪報告》也顯示了這種趨勢,本地游、周邊游是周末出遊首選,美團「超級周末」首周全國景區門票增幅18.67%、民宿增幅24.3%,周末游撐起了酒旅復甦的大旗。

來自攜程方面發布《2020「五一」旅遊消費新趨勢大數據預測報告》以及飛豬與高德的相關報告均顯示,今年「五一」的旅遊消費特點鮮明。本地游、周邊游成主流,但各類專註體驗、休閑需求的高品質產品更受青睞。

而從這種需求的變化,民宿行業需要適時向這個方向做調整。

三、共享民宿的模式該怎麼變?

再次是模式要變。如前所述,當前國內民宿它主要分為B2C與C2C模式兩種,前者相當於短租行業的京東模式,以途家網為代表,後者相當於淘寶模式——個人房屋所有者與房客之間通過平台連接,完成預定、入住、評價等過程,平台只是作為提供信息發布、身份認證、交易撮合、安全保障等服務中介。

當前國內C2C模式的房源數量與市場規模在國內市場佔比接近八成,是共享住宿的主流模式。它其實是旅遊產業的一個環節,相對於酒店行業,它更加低頻,是酒店行業的一個細分市場。

疫情下酒店業都遭遇到了衝擊,但是民宿的衝擊還要更大,這源於民宿主打的其實是陌生人社交文化。而C2C模式的短板在於,它是非標準化的服務,主打個性化的體驗,而個性化的體驗也往往意味著它在安全性、體驗的舒適度以及環境的衛生健康方面無法確保。

而陌生人社交文化與后疫情時代的「無接觸、保持安全距離的文化」產生了衝突。

人們對安全、高標準的品質服務需求凸顯,這意味著民宿行業需要引入酒店式的標準化服務,B2C在這種市場環境下或許更契合用戶需求,因為B2C模式本質上是減弱房東與房客的社交功能。

而相對來看,以Airbnb這種C2C平台,他們只做租客和住客之間的對接,不對房源質量負責,只對預訂流程負責,在這種模式下,社交、性價比、個性化體驗是一張重要的牌面。

正如過去有消費者一針見血指出,更大的空間,更好的裝潢和床品,更有人文情懷的設計,比快捷酒店更低的價格,入門是智能密碼鎖,位置也選在交通方便之處,我實在想不出為什麼還要選擇去住酒店呢?

而B2C這種模式是重資產運營,但優勢在於,它通過與房地產開發商合作或者房東合作,掌控房源,有著統一、標準化的線下服務。

但說到底,B2C的標準化、統一化的模式其實本質上又回到了連鎖酒店的老路上,民宿之所以區別於酒店成為一個單獨的行業,在於國人願意體驗新事物,追求性價比,這意味著C2C模式下的個性化的共享民宿更符合消費者對個性化、性價比民宿體驗的需求。

綜上來看,B2C模式與C2C模式各有所長,但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兩者恰恰可以互補——既能平衡用戶在體驗新事物、追求性價比的需求,但同時又確保安全、高服務標準。

因此,C2C與B2C模式的融合可能是個出路。根據數據顯示,目前,整個中國市場有七萬家度假民宿,預估的房源價值超過1000億,每年有80%的房源是閑置狀態。如何將這些閑置房源利用起來,事關整個行業的發展。這需要通過C2C模式儘可能將閑置房源聚集起來,有齊全的個性化的、差異化的民宿選擇與個性化體驗。

此外,通過B2C模式從品質化、標準化的線下服務入手,打造有辨識度的民宿品牌,化解消費者的顧慮,進而解決客流量不佳的問題。

也就是說,它需要將個性化共享民宿的住宿體驗特色與傳統酒店的標準化服務進行融合。

從去年我們看到,酒店行業在頻頻向民宿領域出擊,意味著它們看到了危機與風險,這也會倒逼短租民宿行業對行業共性短板的解決,比如說民宿的衛生、安全、隱私等相關問題。

但從目前來看,民宿業其實更需要向酒店服務業的標準靠攏,與此同時保留自己的獨特文化,無論我們再怎麼強調情懷與人文情感,但商業終究還是要回到商業。

比如說,說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風情民宿、休閑度假民宿、風格各異的主題民宿等這些文化主題與差異化特徵可以保留,但經營模式需要從C2C轉向C2C+B2C的融合。

短租其實本身就是酒店業的一種細分服務,從趨勢來看,酒店業自建民宿或者與房屋租賃平台或者尋找有意願的民宿業主合作形成長期的租賃契約可能是酒店業與民宿業融合布局的一種思路。

如前所述,民宿屬於重資產行業,前期投入大,回本周期長,規模化有難度,這其實更意味著民宿行業更適合大酒店集團去做大它的規模與服務水平,它適合成為酒店業去攻堅的一個領域——通過將酒店業的服務與消毒、安全等標準引入,做大行業的規模。民宿行業從單體民宿向品牌化、連鎖化發展可能無可避免。

有人說,沒有人知道這場疫情在全球會持續多久以及會如何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在世界各地的人都戴上了外科口罩與乳膠手套之際,萬怡酒店或希爾頓花園酒店的那種專業消毒措施突然之間見得比別人家的床有吸引力多了。

結語

共享民宿正處於黎明前的破曉。無論如何,民宿作為未來的一大酒旅消費趨勢這一點並未改變,不過在當前的困境下,亟待轉型找新的方向,消費者正在變得更加理智,而平台的從業者也需要適應這重變化。

在每個行業在發展過程中,起落與沉浮難免,但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消費者想要更好的旅遊、住宿體驗,這一點從來都不會變。

#專欄作家#

王新喜,微信公眾號:熱點微評(redianweiping),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互聯網從業者,百度百家、艾瑞網專欄作家、虎嗅網、鈦媒體認證作者,關注IT熱點背後的本質,窺視TMT行業精髓,分享有價值的觀點。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