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的一劑良藥?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供應鏈的搭建需求的上升,供應鏈金融的黃金時代正在到來。可在銀行供應鏈金融時代,中小企業融資難始終是一個難題,那區塊鏈的發展,能否成為供應鏈金融的一劑良藥呢?

消費金融草長鶯飛的時代結束,隨著互聯網企業下沉,供應鏈搭建需求上升,供應鏈金融的黃金時代正在到來。

數據顯示:2020年我們供應鏈市場規模可達到20萬億。在此前景之下,眾多企業都投身到了供應鏈金融。既有: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也有:海爾、國美等實體巨頭,更不乏順豐、天天等物流企業,已是群雄割據的局面。

一、銀行供應鏈金融時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面向C端的共享經濟、新零售等風口一個接一個,隔三差五就傳出某某平台完成了A輪、或B輪、或C輪,幾億或幾十億的融資。

TO B企業卻沒那麼幸運。

供應鏈金融,不同於面向C端用戶的消費金融,非單一產品,而是圍繞一家核心企業,全方位為產業鏈上的N個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供應鏈金融誕生,是為了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將未來的應收賬款,倉儲等作為質押物,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但由於銀行貸款門檻高,中小微企業曾有一段難捱的日子。

除了核心企業和一級上、下游供應商能獲得銀行貸款外,二、三級供應商/供銷商有巨大的融資需求,但所得杯水車薪,無法得到滿足。

銀行的擔憂也並不是沒有道理。

  • 一方面,央行的徵信系統數據不夠全面,銀行只能依賴核心企業的控貨能力,和調節銷售能力來評估融資範圍,但銀行業會擔憂核心企業所提供的交易數據的真實性。因為EPR雖然篡改難度大,並不等於不能篡改,風控成本由此增加。
  • 另一方面,不能憑信用借款的中小微企業,雖能採用質押的方式申請貸款,但並不是所有商品都適用於這個選項。比如:煤炭就無法準確估值,缺少有效抵押物的中小微企業融資也就更為困難。再加上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賬期非常長,為了降低風險,銀行只願意為上游一級供應商提供保理業務,為下游一級供應商提供預付款或存貨融資。

二、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時代:融資依然很難

銀行不能滿足供應鏈上下游二、三級供應商或經銷商的融資需求,互聯網供應鏈金融試圖突破這一障礙,將傳統產業鏈上的阻塞點打通,解決中小微企業資金流通困難的問題,但風控同樣是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平台最大的困擾。

中小微企業的平均生命周期很短暫,僅2.5年,企業破產倒閉者時常有之。而TO B服務的回報周期又比較長,互聯網金融機構放貸給中小微企業,需要承擔非常高的風險。

如何降低融資環節額風險?正是互聯網金融機構們頭痛的問題。這也導致了在:應收賬款類、預付類、存貨融資和信用貸款四種融資類型中,以應收賬款類規模最大。

儘管大數據和AI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已經相對成熟,也為風控問題提供了解決途徑,基於電商平台的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如:螞蟻金服等,可以將淘寶天貓積累的客戶信息、交易信息、資金數據等用於風控,京東金融和順豐金融還擁有準確的物流數據。

但對於非自營+金融的供應鏈金融平台來說,由於企業與企業之間戒備心較高,數據並不如消費金融中的C端用戶數據容易獲得,需要通過歷史交易來評級信用,在審核資格上則非常嚴格。

比如:網庫金融融資條件之一為——需要有不少於10次的線上交易作為審核依據,無線上交易則需1年內的購銷合同,並加蓋公章。

企業不願共享數據的原因,主要是:擔憂數據泄露,以及擔憂財務、稅務、員工工資等核心數據共通之後,在同行競爭中失勢。

畢竟對核心企業來說,金融只是板塊之一,優先順序也不高,為了金融業務要共享商業機密必然是不願意的,也就增加了中小微企業打通數據的難度。

因此,在供應鏈金融中,只有頭部企業的數據化較為完善,大部分企業都處在數據化非常落後的階段,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去驗證真偽,風控成本較高。創業企業又缺乏物流、交易等海量數據支撐,布局供應鏈一直背負著巨大的風險。

成本高,則是制約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供應鏈金融涉及多方交易,為了驗證交易的真實性,金融機構需要投入巨大的時間和花費。

由於供應鏈涉及的節點不一,多的時候甚至能跨越十多個地理區域,金融機構很難跟蹤、調查清楚所有環節,難以驗證產品和服務的真正價值。透明度缺失,對於有融資需求的企業來說,自然也很困擾,一是融資時間變長,二是手續費便得昂貴,中小微企業不堪重負。

此外,金融對於想要加固、發展供應鏈的核心企業來的重要性愈加凸顯,供應鏈金額平台融資又依賴於核心企業。核心企業議價能力和話語權高,當他們也涉足金融領域時,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地位則變得尷尬,比如:海爾、蘇寧就是自建金融公司的核心企業。

三、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的一劑良藥

如今正是區塊鏈風頭正盛之時,區塊鏈底層技術已逐漸成熟,並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得到了應用。

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預測:至2020年,基於區塊鏈的業務將達到1000億美元,金融業、製造業和供應鏈管理行業,將為區塊鏈帶來萬億美元級別的市場。

對信任之牆難以構築的中小微企業來說,區塊鏈可能是最能解決他們心病的一劑良藥。對於創業金融機構來說,區塊鏈技術也可能是入場供應鏈金融的途徑和保障。

目前國內已經有多家企業從區塊鏈技術著手,布局供應鏈金融市場,比如:騰訊的星雲鏈;比如:布比專為供應鏈金融打造的聯盟鏈「布諾」、秒鈦坊、三度鏈等,其中布比近期完成了1億元A輪融資。

區塊鏈是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由集體維護的分散式加密賬本。

秒鈦坊等企業正是利用這種特性,來解決中小微企業對於數據泄露、同行競爭的擔憂,從而實現企業互信。

以秒鈦坊為例,其打算為供應鏈中小型企業搭建一個分散式金融平台,一端鏈接金融服務平台,一端鏈接供應鏈等產業平台,為中小微企業搭建去中心化的信任橋樑;而布諾則是鏈接核心企業、銀行和保理公司。

其次,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也能為銀行或互聯網金融機構的風控系統補充,只要上鏈的數據均可追溯根源,金融機構能快速察覺企業的失信行為,節省了驗證交易信息真實性的人力、物力成本。

同時,信用優質的企業也能獲得更多的融資支持,有效解決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最後,基於秒鈦坊、布比等企業,利用區塊鏈技術搭建起來的金融網路,中小微企業也不用質押資產,就可以取得金融機構的信任,從而省去了漫長的資質審核時間,實現金融流轉效率的提升,以及交易速度的提升。

區塊鏈+供應鏈的成效,國內外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平台已用成績證明。

農業合作組織Ornua和塞席爾毛衣公司,基於區塊鏈完成貿易文件,將之前10天的貿易時間壓縮到了幾個小時;國內以太坊的測試網路自去年年底上線后,已經完成了超過一億元的供應鏈金融交易額。

神化的區塊鏈卻並非萬能

區塊鏈解決了供應鏈金融的風控問題,以及產業鏈中,企業無法構築信任之牆的問題,但區塊鏈並不是萬能葯,風控和信任問題瓦解之後,新的煩惱隨之而來。

  • 其一,區塊鏈作為去中心化,集體維護的分散式系統,但規模越來越大之後,效率就會下降。區塊鏈最成熟的應用項目——比特幣,就有運算時間的限制。而布比和秒鈦坊等區塊鏈+供應鏈金融企業均是初創企業,面對此問題,目前也只能做取捨,效率、規模二選一,還無法實現二者兼具。
  • 其二,目前以區塊鏈解決供應鏈金融風控,和信任難題的企業構建的,均是公有鏈。而維持公有鏈的有效性,往往需要加入代幣,智能合約又處在基礎階段,已存在幾種已知漏洞,將會引發安全性問題。交易數據在鏈上完全透明,代幣又是黑客的目標,幣圈不少項目正是倒在黑客的攻擊之下,因此存在:密匙安全、隱私保護、拒絕保護、針對性供給等問題。
  • 其三,中小微企業需要區塊鏈記賬,也有設置隱私加密信息的需求,解決這個矛盾,以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來解決供應鏈金融痛點的系統將複雜化,布比、秒鈦坊等區塊鏈企業,還未能有效解決此矛盾。區塊鏈在底層支撐方面並不完善,應用門檻較高,商業化恐怕還早。
  • 其四,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平台,其實也面臨著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時代,金融機構們所面對的難題,也就是企業一旦發現此模式的可行性,很可能會與平台解除合作,親自下場,組建團隊。

區塊鏈本身不能解決風控問題,依賴的還是強勢的核心企業。雖然當下區塊鏈缺少技術人才,區塊鏈平台們還有先發優勢,但技術廣泛應用之後,如何避免「過河拆橋」?也是一個難點。

萬物均有其弱點,區塊鏈技術也是一樣。

雖然利用區塊鏈底層技術,搭建供應鏈金融的分佈系統,能藉助區塊鏈去中心化、去信任化、防篡改等等值,輔助金融機構提升風控,解決產業鏈上各個企業間的不信任問題,幫助中小微企業鏈接金融機構,更快更方便地融資。

但區塊鏈技術目前仍處在基礎階段,也存在著不少安全性問題需要解決。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大幅應用,還有一段路需要走。

不過,前景還是美好的。

 

作者:劉曠,微信公眾號(ID:liukuang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