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世紀德國創立現代意義的教育制度以來(還有一說,是英國),世界各國發展至今,皆都成為一個龐大且僵化不堪的官僚體系,而非教育本身。我們已經忘記了柏拉圖創立阿卡德米學園的自由精神,也忘記了歐洲中世紀各國自發創立大學的精神。我們建立教育體系的目的,不是為了教育的本身,而是為了滿足工業生產和官僚政治的需求,生產大量合格的「零件」。所以,現代教育不倡導不拘一格的創新,而是倡導統一的標準。
查詢維基百科,教育是為傳播和學習 一切文明知識而存在,不是為了文憑、資質、證書、考試等等而存在,更不是為了學習哪些所謂的「正確答案」而存在。所謂正確答案,不過是為了工業化而生產出統一合格的產品。所謂文憑、資質、證書、考試,不過是為了生產「合格產品」提供的必要檢驗手段。
我們接受教育,學習知識,是因為受天賦驅使。當我們生下來時,沒有任何人告之或強迫,我們就已經開始學習周圍的一切。之所以我們憎惡學習,不是因為學習本身,而是因為僵化的教育體系。阿卡德米學 園和歐洲中世紀的大學設立科目、教師、從初級到高級的順序等等,目的是為了更有效地教育。現代教育也如此設立,目的卻只是工業化生產「零件」的必要工序。 如果你不相信,你會發現你既無法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也無法接受課程以外的教育。當你被「生產」出來的時候,你的價值不是以知識為衡量,而是以工廠 的要求為衡量。所以,我們不得不憎恨現代教育。它讓我們遠離知識的海洋,從此把「學習」這個天賦從我們身上剝離。
我一向認為,凡是搞教育事業的人必須要有大志向。柏拉圖創立阿卡德米,提出知識是與生俱來的。歐洲中世紀創立大學,提出直接繼承阿卡德米的自由精神。蔡元培創立北大,提出「思想 自由,兼容並包」。沒有大志向的人去搞教育事業,請趕快趁早歇手轉行,要麼害人要麼害己。所以,現在搞在線教育,無足夠的思想,必然一無所成——順便澄清,我說的搞教育事業的人不是千千萬萬辛苦一線的教師,而是企圖變革教育產業或者以教育為產業的教育家或企業家們。
搞在線教育,首先就不要讓那套腐朽僵化的教育思想,再來毒害我們的思維
放開足夠的想象空間,遵循大師們的軌跡,我們就會抓住教育如何在新時代互聯網浪潮下的革命。在線教育絕 對不是那套僵化體制的延伸。如果有人還在堅持,你就讓他走那條獨木橋吧。回到僵化體制的人,想著不是舊瓶新裝,就是堅持使用「舊瓶子」。這樣的在線教育, 只是毫無意義的複製。搞在線教育,就不要想著你的「學生」是由誰構成。因為他們已經不是你的「學生」,他們是知識海洋的遨遊者。你所做的是用「雲」構建一個知識海洋,歡迎每一個人的到訪。他們不是學霸,也不是學弟,他們只會在需要的時候尋找你。
構建在線教育的知識海洋,就要打破系統化的常規模式
知識的組織必然是個網狀的結構。只要建立足夠的關聯和標籤就行了,沒必要依據科目人為地把每個知識縱向 分隔開來。當我們學習古希臘歷史,難道就不能同時學習畢達哥拉斯的幾何?難道就應該把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丟到一邊?泰勒米測量金字塔的高度,太陽的大小 就應該被忽略?這樣,也太悲催了。當我看羅馬帝國衰亡史的時候,哀嘆羅馬衰亡的同時,又敬慕於奧勒留的《沉思錄》。知識永遠是穿插關聯的。我們把知識分割 成各自科目,是社會分工的需要,但絕不教育的需要。
搞在線教育,就不要再想你的「老師」是誰
借用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師」。在 線教育的模式,送你八個大字「自我組織,社交網路」。歐洲中世紀的大學,不過就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學習,老師可以是學生,學生也可成為老師。人們追求知識的 渴望是與生俱來的,我們需要的不是老師,是一個更好的教育模式。通過自我學習和探索,我們至少可以掌握百分之五十的知識,再通過相互的溝通與交流,必然會 掌握剩下的百分之五十。
教育的變革最後必然是碎片化的形式。除了必須的基本教育之外,人們不再以科目方式分隔,而是會以自我的學習路徑自 我學習。人們也無需坐在在課堂前接受千篇一律浪費時間的過程,而是自我分隔時間,可長可短地進行。老師也不再是唯一的老師,學生也不再是永遠是學生,任何 人都會是你的老師,任何人都會是你的學生。現代教育所有的一切,必將被碎片化!
最後,我唯獨不會想到考試、升級。標準化的考試測的不是知 識,是工廠的「零件」。從小學到大學的「升級」升的也不是知識,而是下一道「工序」。我們需要的是從知識中挖掘到知識,不從是一道工序走到下一道工序。在 線教育的變革就是要打破這種工業化的教育方式,用互聯網的精神去顛覆傳統。還企圖謹守舊體制或者舊瓶新裝的人,就不要再搞在線教育了。
作者簡介:金磊(微博@南京老鴨煲),IT行業的職業項目經理。業餘愛好是研究計算機技術與歷史、哲學、經濟、文學等所承載的人文思想之間如何結合,希望用科技去更完美地表達、傳播、交流人文思想。
來源:http://www.leiphone.com/online-education-devolo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