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真正的結果在於取代現有商業模式,而非從中獲利。也就是說,直接奔著賺大錢去做搞區塊鏈的都是大騙子。
技術背後的需求動因
本來我是想先搞明白這個問題的——如何才能看出一款項目是否真正在使用區塊鏈項目?但發現這個問題本身就存在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為了技術而談技術。
任何技術都需要通過特定場景來發揮自己的價值。尤其對於像我這樣一個非技術人員來講,離開應用場景單獨談技術是沒有意義的。
雖然身為十來年的產品老牛,但還是在我看了N多個白皮書之後才回想起這最基本的一個原則。對於了解陌生事物的緊迫感讓我沒有時間從一開始就去冷靜地思考。直到過了個年,從充滿情緒的群體盛宴中抽身後,才激活了被克制的冷靜的本能,放下各種白皮書,去思考這樣的一個基本問題——所面對的市場是否存在急切降低共識成本的需求?再或者,如果能夠快速幫助人們形成對某方面的共識,就可以喚醒一個沉睡的市場?
不管怎樣,在這一切的背後,我們最應該去探索的是這五個字——共識的意願。
我們對彼此的需求
“共識的意願”,這五個字不僅意味著當前大多數的項目根本沒有存在的市場基礎,還意味著觀察我們需要比以往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探索才能夠觸摸到真正的需求。
眼下我們大多數的商業基礎都來自於個體需求單純複製的能力,而非個體需求之間依賴與關聯的能力。舉個簡單的例子,從一杯水,一道菜到一輛車,企業考慮的是能否有更多人相同的需求,並以此刺激重複地消費。所以你可以從一個單品去快速地試探市場,去打造品牌來為這種可複製地需求來進行更加形象地代言。比如喝這杯水的都是什麼人,這道菜適合在哪些場合出現等等。
而區塊鏈這種技術思想本身的優勢則與之截然不同,它存在於另外的一個需求層次。如果還拿一杯水舉例,區塊鏈可以從原理上告訴你這杯水來自何方,你是否喝到了純正的某個原產地的水。如果你是一個聰明的賣水的商家,你可能會馬上由此想到很多精彩的營銷點子——這就是目前很多項目的現狀,將區塊鏈變成營銷點子,但並不存在實際的市場需求。
你想想,除了賣你水的商家之外,有多少人會在意你喝的是什麼水?至少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不會於這個信息形成達成共識的需求。比如那個中本聰啤酒鏈就是這樣一個偽需求的案例。
共識是協作的基礎,所以對眼下對提升協作效率存在迫切需求的上下游企業與集團之間是區塊鏈技術可以首先見效的場景。比如一款蘋果或鎚子手機,各個部件從採購到裝配再到渠道銷售和終端用戶,中間就存在信息共識的實際需求。再比如,像中國鋁業這樣的從礦石原產地到倉庫、運輸線路再到生產加工廠和銷售也存在這樣提高效率的空間。這樣的企業間組成的聯盟鏈與大集團自建的私有鏈還是有現實意義的。
不過我個人更看好像蘋果、小米、鎚子這樣從生產一直連接到終端用戶的企業。因為它們不僅在生產產品,還在用互聯企業的方式針對固定人群輸出價值觀,並以此形成同好社群。同好社群本身就是共識的體現。只不過這種共識之前僅通過廠商的品牌輸入來得以落地,而之後有機會藉助區塊鏈技術將品牌價值數字化與貨幣化。這需要企業自身對品牌的凝聚有著獨有的專註並進行更加嚴格的產品品類布局。
你可以試想一下如果初代iPhone現在可以藉助代幣交流的情形,一枚老果粉值多少錢?。當然,這其實是一種典型的收藏品市場的模型。前提還是要做出好產品,這是企業的產出能夠跳出傳統邊際收益的一條新出路。
所以,如果你對探索區塊鏈的前景感興趣,不如先放下那些東拼西湊的白皮書,去看看和想一想,哪個集體在哪些場景下需要通過成員間彼此的認可來獲得外界更大的價值和關注?
屬於我們的現實
坦率講,每次思考到這一點,我都要會產生一種直覺——區塊鏈技術真正的結果在於取代現有商業模式,而非從中獲利。也就是說,直接奔著賺大錢去做搞區塊鏈的都是大騙子。
如果你僅希望通過區塊鏈來把自己村子里各家各戶的剩餘糧食、個人手藝都交換起來,搞一個不去做ico的「村幣」,到還是一件蠻有意思的事情。到現在我依然不確信我的這個直覺是否是對,但它總是時不時從腦海中蹦出來,就像一個一時找不到來源的找不到旁白,很奇怪。
我的這種自我懷疑有很大一方面來自於目前我對整個社會的一個看法——當前我們處於剛剛吃飽肚子,著急裝滿口袋的階段,對財富的急切渴望讓大多數人沒有太多時間去思考「財富」本身的價值和意義。
所以,至於區塊鏈技術在我朝是否能產生多大程度的影響,可能比先行者預想得要更加緩慢和艱難。「我和你在一起我能得到什麼」,在我們現在的國情下會期待一個更加現實的答案,這與國外是截然不同的,但這卻是人們形成共識最根本的動因。
前不久圈裡朋友聚在一起暢談區塊鏈的影響,我說我只看到兩個價值:
- 一個是「突破」:激發創造,給創造性以更公平的回報;
- 另一個是「兜底」:即通過彼此信任構成一個比現在更加安全的社會環境。
顯然,國外在這方面更適合藉助區塊鏈技術在不同領域進行落地突破,而國內則需要往回看,瞅瞅我們自己身上那些讓自己擔心的地方,那些靠自己力量無法實現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比如我們的養老、社保,各種社會信用需要的場景等等。
前幾年我們向著財富的目標跑得太快了,或許現在是一個機會,讓我們可以藉助技術與規則來補補課,說不定還能彎道超車。
以上是節后回來的一些胡思亂想。如果你對改善養老和社保方面有興趣,歡迎一起聊聊。
作者:王珏,微信公眾號:覺味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