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工具型產品來說,隨著產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各類產品都在絞盡腦汁延伸產品觸點,在激烈的競爭中掌握優勢。而對於單一的工具型產品來說,想找到新的發展點與生存點太難了,甚至這句話成了他們的心聲——「抓緊時間蹦迪,用戶可能明天就跑了」。
現在是2020年,有一類產品讓人越來越看不懂,玩的越來越魔幻。這就是工具型產品——他們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第一個風口出現,在混沌的年代依靠自然流量成長。
工具型產品以小而美、方便快捷的方式替代之前的解決方案,完成了用戶獲取和市場佔比。比如墨跡天氣、我查查。
奇怪的是,從產品的角度,工具型產品的核心功能,用幾個版本的時間就能完成。但這都2020年了,他們怎麼還在頻繁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他們在幹嘛?他們在優化用戶體驗么?
抱歉,不是每個人都是天使。他們只是在花式的把用戶按在地上摩擦,罷了。
末路狂歡的一地雞毛,而且雞毛還飛不上天。
01 工具概述
用戶總有一些常規需求,需要藉助工具(產品)提升效率、找到答案。
在手機由功能機到智能機的年代里,這是第一波流量紅利。
- 不用百度,就能查看天氣,還能每日定時推送。多好的墨跡天氣。
- 不用淘寶,就能查看各大平台的產品報價。多好的我查查。
- 不用裝網,就能隨便蹭隔壁老王的WiFi。多好的萬能鑰匙。
- 不用問媽,就能知道紅燒排骨的做法。多好的豆果美食。
但,這是2020年,世界變了:
- 天氣類產品問你,親,要不要凈化器,平台認證的?
- 菜譜類產品問你,親,要在買點菜,保證新鮮的?
- 記賬類產品問你,親,要不要借錢,限時免息的?
- 運動類產品問你,親,要不要買鞋,商城直營的?
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嘆為觀止。
商業推演畢竟是商業推演。有些事邏輯完全通順,但實際落地才發現臉先著地。
比如ofo,幾億用戶總有要貸款的吧,隨便轉化百分之幾,就能賺多少人的押金錢。但最後根據CPC、CPA算下來會發現,可能還是老老實實的幫別人打廣告掙錢。
工具型產品手握大量用戶,但漏斗漏到最後,發現沒人了。但這還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純工具型產品。
純工具型產品,上不接天,下不接地,只有孤零零的自己。沒有產業互聯網可以滲透,又被用戶心智折磨的悔不當初。
- 運動類的咕咚,有運動產業的上下游。做活動運營、鞋服商城,再用帥哥美女的自拍激發用戶的荷爾蒙。
- 駕考類的駕考寶典,也有小到駕考產業、大到汽車產業的兩條線可以拓展。
但純工具類產品,就只有一個乾巴巴的工具:
- WiFi萬能鑰匙,難道要賣給用戶WiFi嗎?算了,粘性重要,抄頭條吧。
- 酷米客公交,難道告訴用戶怎麼擺脫公交,擁有私家車嗎?算了,挑戰微信,做交友吧。
- 迅雷,難道自己做視頻,讓用戶下載,成為中國的奈飛嗎?算了,不掙扎了,做秀場直播吧(需求真精準)。
工具型產品太難了。
02 工具太難
攻城容易守城難。工具型產品至少有四大難點。
1. 模式不清晰
前期打造便捷工具,在用戶紅利期快速收割用戶。然後呢?核心功能已經做完,後面做什麼?手裡一大批用戶怎麼才能產生價值?
這就需要沒有需求創造需求,於是產品在不斷的試錯中來來回回、原地踏步,往後怎麼發展沒有任何思路。只能跟著市場潮流,搖擺不定。
2. 替代隱患
工具型產品門檻不高。之前可能是巨頭沒注意、看不上,在空窗期工具型產品活的比較滋潤。
但隨著工具不斷發展和巨頭陷入瓶頸需要新的增長點,巨頭可能順手就做了一個。比如騰訊問卷之於問卷星。
操作系統本身的完善也是隱患。手機廠商在講軟硬結合的故事,小米的利潤大部分來自互聯網服務。他們也希望在APP中獲得用戶粘性和時長,順手就做一個天氣和日曆。
平台型產品為了完善用戶體驗,保持有事做的小步快跑迭代,也可能順手做工具,比如掃一掃之於我查查,QQ瀏覽器的識花功能之於形色。
3. 時代局限
工具型產品大部分是移動互聯網起步階段的產品,在下半場隨著技術進步,有些可能都不符合新場景了。從長遠來看,是註定要被時代遺忘的。
比如5G時代,作為基礎設施的網路肯定是普惠的。流量不夠和流量貴的年代也將隨著「提速降費」的政策落地而消散。那我們還需要WiFi蹭網嗎?
4. 商業變現難
商業化太難了,所有類型產品之最。核心流程(工具)基本不涉及資金流、商品流和信息流,只能靠其他功能強行變現。
用戶的停留時長太短,短時間曝光的商業價值是有限的,那如何賺錢呢?工具型產品找不到清晰的贏利模式,於是他們有各種的花式玩法。
03 花式玩法
所有的花式玩法和折騰,都是為了變現。互聯網變現的幾種主流形式,已經被他們玩遍了。
1. 廣告
有用戶,就能廣而告之。但工具型產品形態簡單,無法收集用戶信息,用戶畫像模糊。這對於廣告主來說,工具型產品的用戶是不精準的。只能推廣無差別廣告。
現在來看,能打得起無差別廣告的只有高回報客戶,比如遊戲和小說。參考下面的直播8的廣告,俗不可耐。
但長期來看,精準廣告才是未來。
廣告精準,對用戶的價值更大,更符合用戶的需要,還可以根據正負反饋調整演算法。對廣告主的價值也大,CPC的價值更高,浪費的廣告費至少比傳說中的50%少。
因此,無差別廣告的市場是不斷收縮的,那麼工具型產品的廣告收入也會縮小。
圖為直播8的廣告:
2. 遊戲
工具型產品肯定沒實力、沒錢、沒膽量做遊戲開發。只能做遊戲分發平台。但遊戲的市場格局,無論手游還是端游,短期內是不變的(長期肯定變)。
遊戲的價值有三個:要麼消遣,要麼嘗鮮,要麼情懷。
消遣的遊戲市場,是王者和吃雞的天下。讓用戶因為消遣去下新遊戲,就好像卸載抖音去下微視,不現實。
創新的玩法模式,像吃雞一樣火爆。但小廠的實力水平達不到。要相信,上工具類遊戲分發平台的遊戲,都是小廠小製作。讓他們創新也不現實。
還可以是情懷,端游的手游化。在手機上玩20年前的傳奇,還是有情懷黨買單。但情懷能當飯吃,或者長期吃嗎?
或者以小遊戲的形式,幫助第三方公司帶來用戶。但滴滴自營的失敗案例在前,第三方公司去更大的微信平台在後,難上加難。靠工具型產品的長尾獲客嗎?太耗精力。
邊緣遊戲市場是萎縮的,用戶也不是5年前的沒遊戲玩的用戶,遊戲這條路將越來越難。
圖為WiFi萬能鑰匙的遊戲分發頁:
3. 資訊
現在一個工具型產品不做資訊,反而有點另類。於是我們在WiFi萬能鑰匙里能看資訊,在我查查、墨跡天氣里也能看資訊。
資訊的要點在於用戶使用工具的一剎那,能夠抓人眼球,這樣才能有留存和使用時長。於是,工具類的首屏資訊,都是獵奇獵趣。俗不可耐+1。
刷今日頭條可讓推薦的信息流越來越精準,但刷工具類的資訊,可能是讓人更加獵奇,滿足用戶不能說的隱秘需求。從這個層面來看,兩者是兩種產品,大相徑庭。
有的產品做資訊,甚至做到了綁架手機的地步,比如嗨來電。不知道多少大爺大媽的手機深受其害。也希望有關部門管管這種垃圾產品。
圖為WiFi萬能鑰匙的首頁和嗨來電劫持手機的啟屏:
4. 會員
工具型產品的核心是便捷的解決問題,如果需要付費才能使用,這就有違了出發點。
去廣告和增值服務是常用的兩種付費點。
- 去廣告是一筆能算賬的錢,轉化率恆定,一眼就能看出多長時間掙多少錢。這對於資本來說太沒有故事性。中國的企業一般也沒有耐心去孕育。
- 增值服務是每種工具都要上探和拓展的要點。圍繞著工具的出發點,讓用戶更快、更便捷。用戶會為了效率花更多的錢,這是公理。百度網盤卻走向了反面,不圍繞網盤做增值,走向了付費購買資源的深淵,可能是被 KPI 倒逼的產物吧。
詫異的是,墨跡天氣居然做了會員,也算是一大奇觀。盲猜付費率萬分之開頭吧。畢竟首屏實在讓人get 不到要付費的點。
圖為墨跡天氣的會員頁:
5. 商城
商城不好做。用戶已被教育很多遍,吸引用戶購買要麼低價,要麼優質稀缺。
低價不是可取的模式,用戶購買之前肯定會比價。作為分銷商,價格不可能比淘寶低,還有拼多多。
稀缺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專業炒鞋的毒,一種是優質代工的必要商城。前一種需要定向的運動發燒友,后一種的關鍵在於選品,是可以嘗試的方向。
圖為咕咚的商城頁:
04 唯二出路
工具型產品雖然窘境,但還是有出路的。至少兩條。
如果公司和創始人有夢想,就走工具型產品養團隊,創新型產品找機會的路線。
單純的指望工具型產品讓公司成為獨角獸、上市敲鐘,是不行的。危機四處潛伏,巨頭環繞,增長難找。
要接受現實,做好工具型產品維護,對用戶友好,將產品效率做到極致,盡量延長工具型產品的用戶生命周期。
然後考慮新出路。有人找方向,有錢養團隊,去嘗試、探索,二次創業。拼多多就是在做電商代運營和遊戲的基礎上,孵化出了拼多多。
這是工具型產品能夠做大做強的(唯一)方式。
如果期望舒適躺贏,就老老實實少折騰,找個合適的變現方式掙點養老錢。
工具型產品的價值要圍繞工具本身,用價值和口碑獲客。然後思考商業價值與用戶價值的結合,就像電影院和爆米花,一個是宣傳獲客,一個是體面掙錢。
現在的產品要想體面,必須要影響銷售轉化。商業終歸要回到實體商業。廣告是一種影響形式,軟文、短視頻也是。要麼自己能夠打通商業,要麼成為商業的輔助。
作為產品經理,我們應當多體驗工具型產品,看看同行的騷操作,開拓眼界和思路。原來還能這樣做產品。但若是職場建議,還是不建議大家去此類公司,畢竟從事的都是奇巧技藝,不是正統的產品訓練。
#專欄作家#
王海,公眾號:產品經理第七班,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互聯網產品老兵,對產品增長和商業模式有深入研究,目前創業中。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