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提出「連接一切」的概念是極具深度與內涵的,這一概念通過「圈子」「領域」「活動」等得到踐行,並在略有偏差的實施中通過「微信社區」做出不斷的修正與調整。
一、「連接一切」應該具備的深層含義:連接一切人的一切方面
微信的口號,連接一切,是很有前瞻性的方向,但是實施上卻出現了些許偏差。
連接一切的對象並不是各類功能,如果進行簡單的功能堆砌,這跟各個獨立割裂的APP小生態並沒有本質區別,只不過是添加到一個應用里一個界面方便用戶動手而已。更況且,功能的堆砌是無窮無盡的。
我們看到現在的微信界面,每一個功能、每一個小程序都有它的用處,但它們之間的聯繫在哪裡呢?很少有用戶會每天點擊完這些有些割裂開來的功能。他們被簡單歸類到「發現」中去、或者使用「看一看」與「搜一搜」並不能使它們融會貫通。
從整合上看,小程序是一個具有引領意義的創意,但還遠遠沒有發揮其所有潛力,用戶在產生使用需求時還是會下意識打開各類APP。
如何在微信功能愈加複雜的背景下賦予其一個用戶心理層面的概括性定位?如何探索公眾號、小程序、發現、朋友圈、小視頻之間的深層次關係?這種尚待建立的深度聯繫則是連接一切的基礎。
互聯網與手機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信息內容的本質也是作者與閱讀者、傳播者的溝通。
做一個好的工具,源頭上還是要回歸到互聯網的本質上來。所以真正的整合與連接應是:在連接一切人的基礎上進而連接一切功能。
微信作為一個社交軟體,是具有整合一切、連接一切的先天基因。
人們說改變微信的最大的可能只有互聯網信息終端的演變。但短時間內VR等高新技術還不足以樹立起顛覆的旗幟,何況技術的變革最終還是要依賴於生態建設的配套。
有時候眼光太遠反而容易忽略當下的暗潮湧動與機遇,而眼下的5G則是連接一切、建立新的社交方式的契機。
二、實現「連接一切」的初步理念:「圈子」與「領域」
「連接一切」包含了兩個重要理念:「圈子」與「領域」。
理想中的生態,取代各個割裂開來的APP應該是人群的區分。
區分不同的圈子,不是「割裂」,而是整合的一部分:讓你在各個領域內有更豐富與具有深度的體驗。
如果條件允許,大多數人是想擁有多個微信號來區別不同的生活領域,或者使用現有的「企業微信」,而這又是生態上的一次「割裂」。
人有遠近親疏,有各自的社會屬性。不區分這些,深層次的整合也就無從談起。所以,整合應從區分開始。
這裡是初步的結構:
用戶將通訊錄分為不同的圈子,這裡的圈子不是現行的簡單的標籤分類,而是在用戶的聊天界面中展示出來、與通訊建立聯繫。
比如,下班後用戶不想收到工作相關的信息與內容,那麼可以選擇關閉工作圈子,信息就僅僅會以數量標記的形式顯示,而不是不加過濾的依次呈現。
「圈子」的出現絕不僅是簡單的過濾信息,而是試圖將各類場景有序的集中到微信中來,讓用戶相對自由的創造內容。
用戶可以選擇讓每個「圈子」相互獨立,也可以隨意在多個「圈子」之間建立聯繫。
聯繫的紐帶我把它稱為「領域」,即取代「朋友圈」的互動場景。
不僅是取代,也是擴張:現存的朋友圈、小程序、公眾號、發現、遊戲等功能都會在領域中顯示。
領域的目的是取代割裂開來的APP與功能,讓用戶的每一個活動都與好友建立聯繫。
比如你可以設置工作領域與通訊錄里的工作圈子相關聯,這樣所有工作相關的內容都會在此領域中顯示:小程序、公眾號的相關信息以及與工作相關的小程序例如企業微信的功能。你也可以選擇僅在此領域內發表狀態。
你也可以設置自己的生活領域,將所有的密友聚集於此。相同目的或對內容要求類似的一群好友聚集在一起會產生巨大的活力與能量。
想象一下:在領域整合完一切功能后:一首歌、一部電影、一篇文章的評論是來自朋友的感嘆;熱門的餐廳是你朋友的推薦;你可以從一場演唱會、一個旅遊景點中找到同行的夥伴;可以在每一場直播中發現你的好友。在購物領域,那些飽受爭議的轉發砍價信息、代購信息這裡傳播。
藉助5G的應用,用戶可以將任何內容與功能存儲在「領域」的的雲伺服器中。
例如隨時組隊開黑、嘗試新鮮的遊戲、甚至分享自己創造的遊戲。當生態建立后,用戶在購買手機時無須針對內存進行加價,只需選擇不同的雲服務即可,這又是一次整合與變現。
領域連接了一切人:提供用戶更多了解朋友的機會,每個人都可以隨心德展示自己;同時也連接了一切功能:小程序、公眾號、小視頻、以及其他APP等。鮮活的互動環境終會取代通訊里與朋友圈裡沉寂的頭像。
三、連接一切的新生活方式:「活動」
此時線上的互動已經很難滿足用戶的社交需求了,於是「活動」功能出現了——
在「領域」內,每個人都可以發起相關「活動」,設定好出行方式與場景。更多的聯繫出現了,功能間的壁壘被打破,更多應用的變現方式也出現了。
終於,一場新型社交體驗被描繪了出來:
用戶在領域內觀看節目直播或組隊打遊戲,與好友們實時交流評論,各類紅包與小視頻又為氣氛添了一把火。
節目結束,那些躺在你通訊錄里平時不甚了解的幾位朋友,與你聊的好不痛快。你決定在領域內發起線下活動,認識他們的另一面。
活動成立后,出行、購物、訂餐、支付等功能開始進行無縫連接:
- 大眾點評根據活動內容與用戶偏好幫你推薦了場所;
- 滴滴根據活動時間為每位參與者預約了不同時間的快車,如果有參與者是順路,那麼拼車就會出現;
- 美團外賣根據人數與偏好搭配推薦食物;
- 想一起去看場電影,那麼你可以在「領域」內找到每部電影來自朋友的推薦與評論,互動的同時做出最佳選擇。
- 最後,滴滴按照預設的活動結束時間為每個人預約了回家車輛。
活動結束后,無需再略微尷尬的發起平均分配的群收款,每一個參與者都已經根據不同消費金額進行了實時微信支付。
取代群收款的是在活動評論區的熱鬧非凡——
- 有的人到家后在這裡打卡讓朋友放心;
- 有的人認識到了新朋友;
- 有的人發現了老朋友的另一面;
- 有的人在每一項功能下面對朋友的評價進行反饋;
- 有人忙著發布狀態與小視頻;
- 也有一些人已經再打算髮起下一個活動。
在「領域」或者「活動」中,沒有互相獨立的APP或者小程序,各小程序只是「活動」界面中的一個個功能。而「活動」僅僅是領域中的一部分。在領域內發起活動,類似於在朋友圈發一條狀態。領域在連接一切人的基礎上,連接了一切功能。
即使在線上,「活動」也有其用武之地:一場遊戲、一次直播、一段小視頻等等。每一次「活動」都是一場探索社交邊界的智能互動之旅。在領域內,各小程序與內容化身為一個個功能,一個個紐帶。「領域」把這些都已悄然整合,連接了一切用戶需求。這也是微信所應建立的新的生活方式。
四、理念缺陷的解決方法與推行措施:「微信社區」
要承認這種理念也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比如圈子與領域勾稽關係問題、領域與朋友圈的同存問題、領域的分類問題、以及隱私問題。
連接一切建立生態是一個不簡單的問題,何況要同時考慮隱私問題以及使用的便捷化。
但我們仍有很多可能去完善這個理念,只是有些措施與其含義很難用的文字合理傳達。有意義的是,即使上述這些問題仍然存在,與現行的社交生態相比仍是一定程度上的進步。
改良微信、改變用戶習慣,兩者都是一個困難的過程,猶如費儘力氣才能給巨輪輕微的調整航線。特別是「領域」還要涉及到APP數據關聯的棘手情況。所以我們可能需要一個「微信社區」來充當變革的緩衝帶。
這裡是初步的設想:
「微信社區」是與微信並存的一款APP,與微信數據互通。用戶可以擁有微信上的所有好友信息。微信社區也是基於「圈子」跟「領域」的理念,但理念的貫徹可能是循序漸進的。比如:標籤與朋友圈的形式仍然存在,「領域」的功能在朋友圈得以體現。
在這種設想下,微信社區里的所有功能都是基於現有的騰訊產品與生態。因此,滿足「領域」對各個功能之間數據互通的要求應該更容易實現。
基於騰訊龐大的應用產品網路,「微信社區」在整合一體化的前提下仍能滿足用戶的絕大數需求。
除此之外,這也增加了用戶進一步了解與體驗騰訊諸多應用產品的機會。連接一切,從內部整合開始。
五、結尾
但是這還不夠,我們的想象力還可以多一些、再多一些。
在「領域」中,存在著無限種突破想象的可能,一切都可以被連接:一切好友、一切愛好、一切活動、一切應用、一切場景,以及一切重塑社交探索自我的機遇。
領域不僅滿足了用戶的需求,而且還創造了聯繫與機會。
在如今,人際關係變得越來越脆弱,友誼日益衰減為一種抽象的或短暫的聯繫,所幸還有這些「圈子」與「領域」提醒我們一個簡單的事實——我們相互依存,我們虧欠彼此,我們是彼此最大的快樂,是探索自我的最佳途徑。
我是一個圈外人士,只是在使用微信的時候產生了這些想法,一點點積累起來,讓我有了表達與改變的慾望。希望能與專業團隊建立進一步的溝通,來完整表達並完善上述理念。
作者:周宇,個人微信:1881090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