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銀行的銀行 離我們有多遠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銀監會已於日前正式批准三家民營銀行的籌建申請,分別為騰訊、百業源、立業為主發起人的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正泰、華峰為主發起人的溫州民商銀行, 以及華北、麥購為主發起人的天津金城銀行。但出乎許多業內人士意料的是,此前呼聲最高、被認為有望先拔頭籌的阿里網路銀行,卻因未正式提交籌建方案而缺席 其中。

所謂網路銀行,是指完全依賴於互聯網開展業務的銀行,沒有線下的物理網點,因而也被稱為「沒有銀行的銀行」。早在2013年阿里巴巴宣布申請設立網路銀行之初,就曾引起市場巨大的關注和無盡的遐想。

網路銀行以互聯網為平台,業務不受地域、物理網點、營業時間等限制,可以隨時隨地在互聯網上,甚至通過一個移動互聯網終端就可以完成銀行主體業 務的存款、貸款、結算、支付、理財等各類業務。這是傳統銀行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而且,由於網路銀行沒有物理網點,節省了巨額的網點運營費用和人員開支。 據美國諮詢機構Tower Group的數據,通過互聯網金融方式辦理的交易成本僅為傳統櫃面方式的約五十分之一,是通過ATM方式的約十分之一。正因為如此,眾多分析都認為,網路 銀行較傳統銀行有一定的獨特差異化優勢,更有助於推動傳統銀行的變革和創新。

雖然在中國,網路銀行尚無先例,但從全球範圍來看,網路銀行卻並非是新鮮事物。早在1995年,美國就誕生了全球第一家專門的網路銀行SFN B,在此之後英國、日本等國家也都先後出現了專門的網路銀行。

不過,與網路銀行剛剛誕生時被寄予厚望相比,過去20年來國外網路銀行的發展路徑一直相當曲折。在SFN B銀行之後,大批網路銀行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短短數年後,由於IT技術仍不發達、品牌認知度等原因,網路銀行的客戶基礎並不穩固,導致許多網路銀行先後倒閉,被其他金 融公司所收購。SFN B銀行就因為客戶戰略失敗、經營業績惡化,最終於2002年8月被加拿大皇家銀行(R BC)所收購,成為該行旗下的網路銀行事業部。2004年以後,隨著網上銀行服務的日漸普及,再加上網路銀行也開始紛紛採取與傳統銀行差別化的經營戰略, 網路銀行逐漸步入穩步發展期。但直到這時,除少數以外,大部分網路銀行的經營基礎及財務狀況仍較為脆弱。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后,網路銀行再次經受洗 禮,部分過於激進的網路銀行陸續倒閉,但亦有一些網路銀行通過收購、兼并實現了做大做強。與此同時,傳統銀行也受到了金融危機的衝擊,效益大幅下降,不得 不收縮戰線。再加上2008年以來,隨著IT技術的不斷進步,移動互聯網逐漸普及,使網路銀行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可以說,經過近20年的試驗和探索, 目前網路銀行的運營模式日漸成熟,尤其在美、日等國家,網路銀行已經初具規模。

一份對美國22家主要網路銀行的研究數據表明,截至2014年3月末,美國網路銀行的總資產為4582億美元,存款餘額為3267億美元,分別 佔美國銀行業資產和存款總額的3.3%和3.1%。自2000年以來,美國網路銀行的年均資產增幅和存款增幅分別高達19%和21%,遠遠快於傳統銀行。 從收益情況看,除2008年-2009年以外,美國網路銀行的盈利均呈持續向好態勢,2013年美國22家主要網路銀行共實現7.4億美元的營業利潤,占 美國銀行業營業利潤總額的5.3%。以3.3%的資產創造了5.3%的利潤,從此也可以看出網路銀行的經營效率要優於傳統銀行。

目前國內對於網路銀行的相關法律法規還是空白。尤其是沒有線下的面簽環節,電子合同和電子簽名等等創新都亟須相應的監管法規完善。但不可否認,網路銀行在國內「落地」很可能已經只是個時間問題。

首先,互聯網金融的趨勢不可阻擋。移動互聯網改變的不只有客戶的消費行為,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客戶的消費體驗。客戶要求打破傳統金融服務的時間限 制、打破傳統物理網點的地域限制、打破傳統的以銀行為中心的服務限制,要求銀行能為其提供隨時、隨地、隨心的金融服務。而網路銀行作為金融和互聯網高度融 合的產物,恰好能很好地滿足客戶的上述需求。

其次,網路銀行引入國內的時機已經成熟。經過多年的模式,國外網路銀行的模式已經基本成熟。中國情況看,儘管網路銀行尚無先例,但過去數年間以 BAT為代表的中國互聯網金融創新步伐走在了世界前列,P2P、網貸、眾籌、餘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產品先後崛起,而且國內已經出現了首家純網路保險公司 ——— 眾安在線,這些都已經充分證明了目前中國具備了網路銀行的生存土壤。尤其阿里巴巴等互聯網電商企業,掌握了數據、客戶、資金等資源,具備了強大的客戶基 礎、品牌知名度和金融運營經驗,有望從傳統銀行手中搶得一杯羹。

此外,無獨有偶,近期韓國也表示有意試水網路銀行。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金融監管正在研究放開網路銀行的可行性。這一消息也迅速引發了韓國金融 業和輿論的廣泛關注。此前韓國曾在2001年和2008年兩度試圖推進設立網路銀行,但都因種種原因而未能成功。而本次韓國金融監管的態度明顯轉向積極, 也正是因為全球範圍內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的大背景。

在現代IT技術的衝擊下,近幾十年來,銀行的業務形態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劇烈變化。上世紀90年代,網上銀行服務剛剛出現之時,比爾·蓋茨就曾 預言,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終有一天銀行網點將會消失。儘管截至目前,蓋茨的這一預言尚未成為現實,但正如美國知名未來學家、移動金融研究學者 Brett King在《Bank3.0》一書中所表達的,重要的是銀行服務,而不是銀行本身,「在Bank3.0時代,銀行不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行為」。或許, 「沒有銀行的銀行」真的已經離我們不遠了。

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芮曉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