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O2O,門店用來做什麼?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前幾天《順豐社區O2O一波三折,王衛還是沒想清楚》一文反響跟預期差不多,寫此文的目的倒不是要對順豐指手畫腳,也不敢妄言給王衛提建議,更不是要針對順豐電商,只是想以順豐為例,來探討一下門店在社區O2O中究竟有沒有用,並不是要針對順豐什麼。

這次我們跳出順豐,從整個社區環境去看,門店到底能在社區O2O中發展什麼作用。其實,社區O2O這行,有心開設社區門店的人不少,但真正有順豐這般實力、資源能開設這麼多家店的鳳毛麟角。等看完這篇文章后,估計想開設社區門店的也都會重新掂量掂量了。

社區周邊業態以及可擴展服務

餐飲、水果、蔬菜、超市、早餐;美髮、洗衣、修鞋、寵物、綠植、維修、美妝、禮品、藥房;回收、開鎖、送水、家政、洗車、換氣、水電、養護、家教、外賣;快遞、ATM、彩票、充值、繳費、棋牌、培訓;代購、代售、醫療、銀行、金融、保險、旅行、律師、代辦;託管、租車、打車、拼車、專車、代駕、二手、短租、兼職、特惠、公益等。

以上這些並不是簡單的羅列,詳細去分析有很多內容值得去說,這裡面涵蓋了社區O2O絕大部分內容,但今天主要說的不是這些。感興趣的話可以暫且先存下,以後有機會在慢慢分享,今天這些內容主要為了下文內容的參考使用。

順豐門店僅服務於順豐?社區電商還行,社區O2O還是算了

十分抱歉,這裡還得先對順豐補兩刀,誰讓他打著社區O2O的旗號呢。順豐嘿客或者順豐家實際上都在為順豐自身的電商和快遞業務服務。雖然嘿客也做了洗衣、充值、繳費等其他業務,但從門店明顯的零售形態設計布局上來看,主要還是為電商快遞業務來服務的。

在順豐優選與順豐嘿客合併,同時嘿客升級順豐家之後,這兩大項目在線上線下協同結合上或會有所提升,或許會促使順豐的社區電商業務走入正軌。但反過來看,突出零售職能的門店設計會影響用戶認知,降低了其他業務的發展可能性。。

低頻、低復購、低需求、低金額的門店難自立

順豐嘿客初期的二維碼展示店給大家上了很有價值的一課,O2O並不是在線下開個店然後對接線上資源那麼簡單的事情。一旦落地線下開店,就不得不重視傳統零售指標,最主要的指標「平效」得有吧。

談平效,要求有點高的話,那至少門店得能賺個租金、人工、水電的錢吧?一個門店都不能自給自足,那也就沒有任何繼續存在下去的價值了。所以要是有心以門店形式切入社區O2O,至少得考慮下選擇什麼項目,那些低頻、低復購、低需求、低金額的項目很難立足。當然這也不盡然,選擇項目時必須要考慮到社區環境,例如一個新小區,開個家裝店也會有好的收益。

多元化的四不像門店,讓用戶不知所以

社區O2O門店與一般的社區店的首要區別是什麼?一般的社區店經營範圍明確,業務種類較為單一,賣水果的就賣水果,干理髮的就干理髮,做餐飲的就經營餐飲,做洗衣的專註洗衣,一般的經營項目很少有跨界。而社區O2O門店則是想著一店多用,既要賣水果、生鮮,又要乾洗衣、金融,跨界、多元是社區O2O門店的最大特色。

可跨界多元的結果是讓居民不知所以,嘿客又給大家上了深刻的一課,各位要做社區O2O門店之前,一定要想清楚門店究竟要經營哪些範圍,千萬不要太貪心的什麼都要做,結果搞的四不像讓用戶都不敢踏入大門。

要擴張,要規模,門店必須配置標準化服務,而且要有資金

社區O2O門店與一般的社區店的另一大區別就在於與互聯網的結合更緊密。所以業界在研究社區O2O項目時常會以覆蓋規模等互聯網指標作為重要的評判標準,而要實現規模就必須得有快速擴張的方式,這就需要提煉門店的服務項目,使其能做到高度的標準化、簡單化。

嘿客就將這一點做到了極致,半年3000家店的擴張速度前提是門店根本沒有具體的經營品類,嘿客開店的核心思路是線上有電商業務做支撐,線下門店只做個「擺設」作用。此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順豐有足夠的資金支撐。若要考慮專業技能、運營能力、資金實力等綜合因素的話,實現標準化擴張的門檻是比較高的。

社區O2O不是開個店就結了,要有人會運營

只有規模還不行,社區O2O不是開個店就結了,必須要有人會運營。嘿客的擴張速度太快,以至於很快就暴露出嚴重缺乏運營能力的問題。社區O2O門店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就需要對運營人員有較高的要求,如果能把前文羅列內容中的三分之一做了,運營就是超人了。即便是嘿客的運營也要懂電商、送快遞、還要會幹洗、做導購等工作。

經常拿嘿客舉例子,真有點對不住順豐,不過順豐嘿客是這個行業最直觀、最有影響力的實力,非常具有參考價值。順豐方面也不必太介意,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唄,沒準對順豐的門店戰略有所幫助呢,別的企業找我幫忙分析還得收資訊費呢,這裡就免了。

社區生意,私營業主才會盡心儘力

回歸主題。看看你生活的社區周邊的小店店主,大多數都是私營業主,即便是一些加盟店,老闆也是私營業主。在社區商業中,拼的不是規模,也不講模式,主要還得看經營者的運營服務態度,只有私營業主才會盡心儘力的去經營社區門店,因為那與他們的利益息息相關。

嘿客門店經營不善的原因很重要一部分就是因為雇傭關係不適應社區商業環境。尤其是固定薪資+提成的模式,門店賣多賣少與服務人員利益關係較弱,很難激發出優質的服務態度。如果門店的建設成本中有一部分由運營人員出資,且營收與收入掛鉤的話,門店服務人員的服務態度肯定會有所不同。而且那樣做的話,服務人員具備長期性,不會輕易流失或被挖角,這有助於培養與社區住戶的感情。社區商業中情感因素也是重要一環。

不做生意,就做人氣,入口?得先有用戶

社區O2O門店需要能做到自給自足,但不見得非得做生意搞零售,如果能做到有人氣其實也是可以的。對於互聯網產品來講,人氣是最關鍵的要素之一,即便不能帶來直接銷售,能成為社區O2O入口的話將會有非常大的潛在價值。

前文羅列的內容非常豐富,一般經營形態(賣東西)的門店很難面面俱到,服務形態的門店或有可能,但前提是如何吸引用戶,如何讓門店有人氣。或許,當初王衛設置嘿客的時候考慮的是成為整個社區O2O的入口,包括網路零售、上門服務等。但現實總是很殘酷,想做入口並沒有那麼容易,門店裡放幾個人就能成社區O2O入口了?想做入口的難度非常大。

不是黃頁APP,要做管家APP

若把前文羅列內容都裝入一個APP的話,那豈不成為社區黃頁APP了?雖然黃頁APP看上去也是入口,就像58同城也被視作互聯網入口一樣,但這個僅提供信息流的入口很難真正打動用戶。其實市面上類似的黃頁APP已經很多,但效果並不理想,做社區O2O必須要深入線下,僅僅提供一個網路入口肯定是不夠的。

社區O2O要做就得做管家APP,也就是提供管家式服務,設置一個社區(門店)服務點還是有必要的。可以用於跟蹤社區O2O的各項服務,成為與居民近距離接觸的社區管家,為用戶對接每一項O2O服務。至於該怎麼做門店設定、產品設計等問題就比較負責了,以後有機會慢慢分析,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不能養活自己,又沒有優質服務的門店,可以關了

對於那些即沒有合適經營品類來維持自給自足,又不能提供管家式追蹤服務的門店可以考慮關門了。不能產生盈利,又沒有入口價值的話,這樣的門店就算可以套上社區O2O的概念也沒有任何發展空間。

社區O2O門店設置需要考慮非常多的因素,輕易不建議以門店形式切入社區O2O。一來一般的創業團隊沒有快速布點能力;二來一般企業缺乏線上O的能力,很難做到深入與互聯網結合;第三布點越多越考驗綜合運營能力;第四門店模式可複製性強,豎立門檻需要時間。

成本高,難度大,效果差,門店還有機會成為社區O2O入口么?

雖然在理論和想象中,社區門店在社區O2O戰略中有著非常重要的「配套服務」價值,但當面對一些現實情況時,有很多問題是難以預料的。要想把門店單純地做成社區O2O的入口,難度實在太大了,即便按照前文提到的管家APP的態度來設計門店的服務職能,到了執行層面時也是很難落地的。

雖然難做,但還是有想象空間的。順豐社區O2O門店策略失效,那要是由騰訊出面來整合資源去做社區O2O門店會不會成功?這個暫時無法定論,只能先想象一下了,況且騰訊不會親身去嘗試。那由58、點評、京東等騰訊系組團去做呢?這個暫時也可以想象一下,未來或有可能。

業務線越長,問題就越多,平台入口是個好夢

最後一次向上滾動滑鼠,看看最開始羅列的內容,不難發現社區O2O可覆蓋的服務內容非常廣泛,僅僅依靠自身是做不完的,業務線拉的越長就越容易出現問題。要想搶佔更多的社區市場就得儘可能提供更多的服務,所以聰明人肯定都想做平台。

但平台哪裡那麼容易做?誰都想做平台然後一勞永逸的坐地收錢,問題是如何成為平台?要是看到這裡還想以社區門店作為社區O2O入口話,要麼是你有足夠的實力,要麼你就是有一個過於自信的美夢。

門店職能與物業重疊,未來取而代之?

我為什麼一直支持物業參與到社區O2O當中,因為前文羅列的社區O2O可拓展的服務項目當中,很多都是可以由物業來完成的,尤其是具有一定規模實力的物業,完全可以通過提供以上服務中的某一些來增加收益。平台型社區門店的職能在一些服務上與物業所能做的部分有所重合,一旦物業深入其中,社區門店就很有可能會失勢。

當然,還有非常多的中小物業既不會運營也不願配合,那麼可以嘗試通過門店來逐步取代物業在社區O2O中的潛力,甚至可能的話以門店基礎對原有物業取而代之。物業其實是懸在社區O2O項目上的一把利刃,隨時都有可能揮刀而下,所以對於物業的態度,要麼爭取物業支持,要麼取而代之。

小結:社區O2O,門店究竟該怎麼做?

如果不是對社區O2O有深入了解的話,這篇文章讀起來會比較吃力,因為所涉及到的內容過於龐雜,而文章整體都是言簡意賅的概括而談,因為談多了一般讀者看不下去,而且每一個問題都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清楚的,這篇文章僅僅提供一個參考方向。

#專欄作家#

王利陽,微信公眾號:科技不吐不快(tucaokeji),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做過電商,搞過營銷、擅於分析、喜歡研究、創業途中,社區服務O2O領域專業人士,關注電商O2O、SNS、移動互聯網、電視視頻、智能硬體、移動醫療等科技領域。

轉載請保留上述作者信息並附帶本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