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能夠深入淺出,用淺顯的語言把複雜的內容講明白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
前段時間,互聯網人因為「不愛說人話」而成為了熱門話題。
有的互聯網人狡辯道:「不是我故意為難在座的各位,我們互聯網人的日常溝通就是這樣的。」
而有的互聯網人很委屈:「我不吹得高大上一點,哪有投資人支持我創業?」
於是,在外行人看來,想要與互聯網人保持友好關係,必須緊跟時代前沿,隨時更新腦海中的互聯網行業詞庫。殊不知,這些互聯網人,也曾是「外行人」,也有過「小白」時期。當然,也有過想要拜託對方「說人話」的時候。
沒想到吧?來看看互聯網人都被哪些辭彙打敗過~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104期:聽到哪些互聯網辭彙,你就知道對方又沒「說人話」了?
以下內容來自天天問用戶的精選回答:@Shaw @小白 @思睿 @SenYi @夏夏 @lee @簡妮 @Roger @奮鬥的雙魚
英文辭彙系列
曾讓互聯網人感覺頭大的互聯網英文辭彙,包括但不限於各類詞語的縮寫,如:B(Business)端、G(Government)端,以及各類片語的縮寫,如:C2C(Consumer To Consumer)、TBD(To Be Discussed )。
1. TBD
一個新的項目需要出原型圖,去找負責的產品經理要需求。產品經理扔來一份思維導圖,打開一看,多個需求分支上寫著TBD。看到這三個字母表示一臉懵,又不好意思直接問,只好默默地去百度。百度回來只想說一句:說人話能咋地……
解釋:
TBD(To Be Discussed / Determined):待討論/待定。
2. UGC、PGC
互聯網小白,做社區產品,剛入職那天的時候老大給我介紹公司的業務等等,UGC、PGC講了一堆,也不好意思問,培訓完后自己默默地查…….
解釋: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戶原創內容):類似於微博、微信公眾號。
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專業生產內容):類似新聞官方媒體和媒體的編輯。
3. B2B、B2C、C2C
電商這行,除了常見的B2B、B2C、C2C,還有ABC、C2M、B2M、B2A、C2A、O2O……電商剛入門的時候,分清這些X2X真是要了老命,跟親戚聊天的時候說這些根本沒法聊。
解釋:
- B2B(Business to Business):商家(泛指企業)對商家的商業模式,比如阿里巴巴。
- B2C(Business to Customer):商家對個人的商業模式,比如天貓、京東。
- C2C(Consumer to Consumer):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商業模式,比如鹹魚。
4. B端、C端、P端、G端
第一次聽到B端和C端的時候完全可以理解,因為知道to B和to C都知道這兩個詞的意思,這是基本的。
後面在某一次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張口閉口P端,我表面附和,其實壓根不知道P端是啥,然後話題一轉,聊到業務時,又蹦出個G端。
面試結束后,默默打開手機來查,感覺自己不是業內人了,這什麼名詞都不認識。
解釋:
- B端:業務場景中的商戶端,也就是tob業務中,商戶直接面對使用的客戶端
- C端:業務場景中的用戶端,面對最直接的消費者,相對於每個獨立個體
- P端:公司內部使用的管理端,核心是對公司/企業內部的數據信息進行管理
- G端:業務場景中的政府端,在與政府合作項目中經常會接觸的名詞
最後說一句,互聯網辭彙最終還是為了方便在工作業務中交流方便,但是有些過度捏造名詞的現象,會給人一種無事生非的即視感。
二、中文辭彙系列
讓人摸不著頭腦的互聯網中文辭彙系列,一般常見於各類互聯網精英口中,目的包括但不限於:拉投資、畫大餅、突顯專業性等。
1. 賦能
這個詞真的厲害了啊,我第一次聽到的時候,是老闆給我們開會:我們要做的,就是為中小企業賦能,balabala……
我心裡納悶,啥玩意?後來查了百度,發現這句話還是馬雲說過的,類似:「阿里不是電商公司,而是賦能中小企業。」
解釋:
後來聽老闆說多了,就明白了,意思就是:給不懂的人洗腦,讓他們以為和你合作,就能變牛。
2. 腦暴
在現有的產品形態下,運營同學感覺沒有目標和成就感,開始懷疑產品形態有偏差,於是主管便把我們項目組聚集在一起說:「我們花一個小時腦暴一下。」
那一瞬間我是懵的。
解釋:
後來明白了,腦暴指頭腦風暴,意思是無限制地自由聯想和討論,目的是激發出新的產品形態。
3. 藍(紅)海
作為一個混跡在產品群的產品小白,看著某天產品大神們在群里聊到某某領域在國內已經是紅海了,但是在東南亞還是藍海。
當時的我:眼前的紅是什麼紅,你說的藍是什麼藍???
解釋:
沒什麼競爭的是藍海,競爭飽和的是紅海。
4. 用戶需求
2019年,互聯網創業公司。老闆空降了一個沒有任何互聯網工作經驗的人來當領導,這位「領導」在不知道項目產品具體情況以及如何使用的情況下,出去硬推。那麼更有意思的事情就來了,一個不懂互聯網的人給另一個也不懂互聯網的人推互聯網產品是怎樣的呢?
領導直接打電話給我說,現在有個用戶要用我們的新產品,但是他不知道新產品對他們來說能幹嘛,讓我想一下用戶需求。
我:「用戶做什麼的?」
領導:「不知道。」
我:「用戶要藉助產品做什麼?」
領導:「不知道。」
無奈之下按照產品使用流程列了一個表給他發過去,結果看完之後打電話批評我:「對方啥都不懂,你給這個他們看得懂么,你得給人家看得懂的東西。」
我又蒙了,他們看得懂啥呢?憤怒的我選擇了扔出手機,此刻我的內心是平靜的,畢竟,我的手機帶殼了,很安全。
解釋:
用戶需求是在一定時期內人們使用產品的某種需要或者慾望。
三、中英文綜合示範
看完上面的內容,你是不是覺得「小菜一碟」?不如來看這一段內容吧。
關鍵詞:講故事、互聯網+、SaaS、slogan、F2C、用戶流量、地推、BA、SA、PV、UV
17年的時候,跟著創業團隊老總天天去天使投資人那「講故事」,做商業計劃彙報。整個彙報都不是在說人話,因為說了人話就不高大上了。
「這是個「互聯網+金融」的項目,我們要打造一個「SaaS」平台,「slogan」是打造黃金界的阿里巴巴。
我們通過「F2C」的模式,給用戶砍掉中間商,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主要是靠「用戶流量」來賺錢,依託強大的「地推」團隊、「BA」團隊、「SA」團隊,因此我們平台每天的「PV」、「UV」都破萬……」
最後投資人說:「很好,這個團隊很有互聯網思維,是一個降維的項目。」
解釋:
- 講故事:把項目規劃像講故事般,為項目後續描繪成一個讓人激動的故事
- 互聯網+: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
- SaaS:服務即平台,為客戶提供直接的服務
- slogan:公司的口號、定位,用來描述公司願景
- F2C:工廠直接對客戶,工廠生產後直接服務群眾客戶
- 用戶流量:主要是註冊的用戶數
- 地推:由運營人員到客戶中進行推銷
- BA:商業分析人員
- SA:系統分析師
- PV:用戶點擊數
- UV:1天內某站點的訪問人數(以cookie為依據)
結語
討論這個話題的初心,並不是想吐槽互聯網人多不愛「說人話」,因為互聯網行業存在大量行業辭彙這一現象,算不上什麼大問題。而互聯網人在和小白或外行人溝通時,能不能將自己想表述的內容,說得通俗易懂、說得務實,才是關鍵。
畢竟,每個行業都有業內人士才能聽懂的「黑話」,但能夠深入淺出,用淺顯的語言把複雜的內容講明白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
以上說的辭彙,你都能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表達清楚嗎?是否也曾經有過想讓對方「說人話」的時刻呢?點擊下面的鏈接,一起來分(吐)享(槽)吧~
更多精彩回復:http://996.pm/Yy9Qx
相關閱讀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103期:一群人共同想象並「設計」了一款職場減壓類產品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102期:一個有趣的404頁面,是如何體現的?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101期:如果支付寶和微信只能留一個,你留哪個?為什麼?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100期:你會為互動職場劇哪一環節(如面試/工作/離職)設置怎樣的互動,來擊中用戶的興奮點?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99期:什麼樣的場景,才能讓用戶心甘情願購買付費會員?
素材來源:天天問話題精選
「天天問」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社區旗下的互助問答模塊,致力產品、運營、營銷等領域知識的學習交流。
本欄目由天天問運營 @Ella 整理編輯發布,歡迎大家踴躍提問,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