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人的不成功案例(光說成功不夠,說說那些不成功的例子吧……)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如今虛擬人的熱度越來越高,也有了一些非常火爆的虛擬人形象。然而,除了這些極少數的成功,大部分還是沒能摸索到成功的路徑。在這篇文章里,作者選取了12個不成功的虛擬人案例,分析其背後的問題和解決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虛擬人雖然很熱,但迄今為止,除了極少數相對成功,大多數都還沒有摸索到可能成功的路徑,停止運營的也不少。

這些不成功的案例,遠比成功的案例更容易發人深省,發現不足。

本文會講述一些老小格深入了解的虛擬人不成功案例,分析其背後的問題和原因。出於對所有開發者的尊重,不提及案例的名字,也不出現案例的圖片

不成功案例一

國內最早推出的高模擬虛擬人都不成功。

說是最早,其實也就在2年前,當時幾家技術公司,都推出了超高精度的高模擬虛擬人,最大特點是精度極高,高到遠遠超過了、普通人用手機瀏覽圖片能看到的精度,甚至連皮膚上的小雀斑也纖毫必現。

但然並卵,市場幾乎毫無反應,只泛起了一點點波瀾,相隔不到半年,以AYAYI、翎、集原美、阿喜等為代表的虛擬人就掀起了更大的關注風暴后,她們被徹底遺忘。

1)核心問題

不夠漂亮,也不懂得眉目傳情。

她們看起來要麼很呆板,要麼平凡乏味,就像你身邊一個不起眼的路人,實在是無法激起人們的興趣。

用力用錯了,這些開發公司都是技術公司,只注重技術精度,不注重美學和個性風格,導致最重要的美感、情感交流都嚴重不足。

2)解決問題

先解決創作和美學問題,再用技術呈現。

不成功案例二

某著名國內一線飲料品牌,在3年前就推出了一個形象相當潮酷、符合年輕人口味的虛擬人,還起了一個非常Z世代風格的名字。

然而,這位虛擬人的第一次登場活動,聲勢雖大,卻讓人啼笑皆非,活動的主題是:過馬路注意安全。活動內容是虛擬人擔任某公共交通單位的形象大使,鼓勵年輕人過馬路時要走斑馬線,和留意各種交通安全。

這樣的主題當然健康,但也很莫名奇妙——一個主打年輕人潮流時尚的動漫虛擬人,首先做的不是去擁抱年輕人的亞文化和喜好,而選擇一個完全大眾化的、甚至更適合小孩子的公益主題來啟動,難免讓人覺得太低幼。

這其實一不小心觸碰了年輕人的一個敏感心理:老一代人還是覺得動漫是低幼的東西,所以要用動漫虛擬人像教導孩子一樣來教導年輕人。

之後,雖然這個很動漫感的虛擬人也在B站開了帳號,做了一些年輕化的內容,但其公眾活動卻一直和年輕人的小圈子興趣相差甚遠,導致這個形象一直很難積聚起足夠多的年輕人粉絲。

1)核心問題

不和年輕人真正同呼吸、共生活。

企業對年輕人文化的理解不夠,還停留在動漫屬於教化的思維模式里,導致公眾化活動與年輕人的完全脫節。

公眾活動的主流化,和自媒體內容的年輕化,始終是割裂的,使得虛擬人無法和年輕人心心相應,無法讓年輕人對這個形象產生共情,反而會產生抵觸感、距離感、隔膜感。

2)解決問題

應該按虛擬人自身的文化風格來做讓年輕人喜愛的事。

不成功案例三

同樣在3年前,另一個著名一線零售連鎖店+日用消費品品牌,也推出了一個形象潮酷的男生虛擬人,也起了一個非常Z世代風格的名字。

當時做了一系列活動,引起了不少關注,被稱為是品牌擬人化的代表和大膽嘗試。

然而過了一年後,這個虛擬人的活動就基本停滯,再然後,這個品牌又簽了某著名海外高模擬女虛擬人為代言人,就將這個男虛擬人基本打入冷宮。

1)核心問題

虛擬人缺少足夠的應用和內容,難以持續。

孵化IP是需要讓IP有一個可持續陣地的,這樣才能持續與公眾溝通,才能實現不斷自我進化發展。

然而,這個虛擬人除了在一些公眾活動中露面,既沒有真的在品牌服務中佔據一席之地,也沒有自己的自媒體,是很難培養出來的。

這也說明,企業對虛擬人缺乏可持續發展的規劃,還停留純廣告/活動營銷的思維模式,虛擬人沒有自己的舞台。

2)解決問題

虛擬人要有長期可應用場景,讓虛擬人有長期的舞台。

不成功案例四

同樣在3、4年前,還有一個著名一線家電品牌,也推出了年輕人二次元風格的一對虛擬人,並開設了社交媒體帳號進行推廣。

成績比較普通,吸引了一些粉絲,但影響力一直很低,也一直無法出圈,對品牌的價值和銷售的幫助不大。

最近,該品牌對虛擬人的形象進行了調整,向更容易破圈、被社會所接受理解的高模擬虛擬人發展,並將其接納為數字員工,承擔起為消費者提升數字體驗的工作任務。

所以,這個案例沒有失敗,還在發展進化中,是有可能成功的。

1)核心問題

二次元虛擬形象難以破圈,提升品牌不夠。

發展虛擬人其實有兩個方向:一個是紙片化的、二次元化的虛擬偶像;一個是高模擬的虛擬時尚人。

前者會讓小圈子的次元年輕人所接受,但大眾接受度很低,幾乎不理解;後者才是全社會都接受和關注的虛擬人。

這個品牌遇到的難題是,做了紙片化二次元虛擬偶像后,發現影響力很小,幾乎不可能破圈。而同時,發展二次元虛擬偶像所需要的工作,又不是一個大眾化家電品牌所能理解和接受的。

因此,該品牌及時調整了虛擬人的方向,轉向高模擬虛擬人,並與自身的科技新體驗結合,這才是更適合身為一線著名電器品牌的路徑。

2)解決問題

除非企業產品只針對少數二次元年輕人群,如漢服,否則企業的虛擬人還是應該面向大眾。

不成功案例五

某超級互聯網電商平台,為某天王級頂流小生做了一個半二次元、半高模擬的形象,結果被粉絲們罵得狗血淋頭。

這位明星小生是真正的一線頂流,粉絲極多,演技出色,社會形象也很良好,但超級電商平台為他做的虛擬人形象卻翻車了,可以說是粉絲們不愛、大眾們無感。

1)核心問題

二次元虛擬偶像和高模擬虛擬人的衝突。

做虛擬人開發時,一定要先了解二次元虛擬偶像和高模擬虛擬人之間的巨大鴻溝,喜歡二次元的年輕人就是能接受偶像是紙片人,對模擬化是很難接受的。

接受高模擬虛擬人的其實是大眾(也包括部分年輕人),這些人往往對二次元形象普遍無感,不希望虛擬人過於二次元化。

大平台沒有真正理解動漫文化,做了一件違反動漫風格的事情。

而另一個大平台為龔俊做的虛擬人,由於堅守在高模擬上,沒有腳踏兩條船,反響就好得多。

2)解決問題

真人明星的虛擬化,要想清楚粉絲和大眾的接受邊界在哪裡。

不成功案例六、七

這兩年舉辦過兩次大型的虛擬偶像選秀節目,一次是在頂級的互聯網視頻平台,一次是在一線的地方衛視。

為了把虛擬人的節目,當成真人節目來製作,既想讓大眾接受、又想讓年輕二次元觀眾觀看,兩個選秀節目都做了「同時腳踏兩條船」的事。

結果是,內容以半模擬化的二次元虛擬偶像為主,而喜歡二次元的年輕人,並不接受這種二次元變異方式,而虛擬人的模擬程度也大大衰減,也讓大眾不足以喜歡。

兩頭不到岸,口碑和收視率都不理想。

1)核心問題

既不夠二次元,也不夠高模擬。

節目對虛擬人節目的技術難度理解嚴重不足:真正高模擬的虛擬人如果想做成流暢的電視節目,是不能按拍攝真人電視節目的方式來全程製作的,為了後者一定會降低前者的質量。

而以二次元虛擬偶像為主,又變成半高模擬后,年輕人不喜歡大眾也無感。

2)解決問題

應該做高模擬虛擬人的節目,才有可能成為大眾爆款。

不成功案例八

某超級電商平台這兩年做過一件大事:想將虛擬人和直播賣貨全面結合。因此,大平台發動了上百家品牌來參加,並全面提供虛擬人賣貨的技術服務。

效果一般般,雖然至今還有不少品牌在做虛擬人直播,但總體來說——大家發現這些直播的虛擬人普遍精度不夠高,有不少表現的BUG,總體來說效果不盡人意,還不足以實現高模擬虛擬人直播的驚艷感。所以,只能只作為長期直播的輔助,無法真正成為主力。

1)核心問題

對虛擬人直播帶貨表現過於樂觀。

這件事做早了,在目前這個階段,能長時間進行直播的虛擬人,其精度和畫面表現力,一定是大打折扣的,虛擬人直播賣貨的精度和水準,還不足以撐起大梁

而直播最為火熱的B站,主要是靠二次元紙片形象在直播,不需要太高精度,主要是靠背後的中之人的個性魅力,實際上是中之人和粉絲的溝通互動。

2)解決問題

目前虛擬直播帶貨,以萌寵為主,虛擬人作輔助。

不成功案例九

某大休閒遊戲公司,在前幾年投入了上億元打造虛擬偶像天團,全盤採用了日本的技術和開發力量,完全以初音未來為參照對象。

結果投入和產出比遠遠無法實現正向,在去年宣布畢業(畢業是虛擬偶像業的一個術語,指原來的幕後的中之人畢業,天團活動中止)。

當然,現在說這個虛擬偶像天團已失敗是不對的,就在最近我們收到消息,這個偶像天團又準備重啟了。

1)核心問題

投資巨大,但沒有積累起足夠多的粉絲。

為什麼如此全豪華的配置,尤其是全盤採用了日本的技術和開發力量,還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呢?

老小格認為問題有二:

  1. 也許國內本土的偶像天團,就應該更本土化的一些,不然反而兩頭不到岸。
  2. 企業的基因,作為一家休閒遊戲公司,也許還是做娛樂偶像業的基因不足,對一些關鍵問題的理解不到位。

相比之下,純正娛樂業出身的樂華娛樂推出的虛擬天團a-soul就比較的成功,至少真正吸引了不少粉絲,引來不少話題。

2)解決問題

找到本土偶像天團的自主成長之路。

不成功案例十

這個事就發生在最近,某大品牌受虛擬人熱潮影響,決定做虛擬人,然後找了各種公司進行競標,嘗試了各種可能。

結果是,做了幾張圖片,做了一次不大不小的發布會,發了一批公關稿,就實際上擱淺,現在還不確定下一步做什麼。

相當一部分企業做虛擬人都會如此。

1)核心問題

理想太美好,現實太骨感不太接受。

虛擬人仍處於技術的早期,很多開發技術都不成熟,這使得企業原本設想的很多虛擬人要做的事情,實際上都做得不夠好,還不如先不做。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企業並沒有想好虛擬人能做什麼。

2)解決問題

先從小處入手,長期發展,再逐漸擴大應用範圍。

不成功案例十一

老小格最近連續遇到幾個軟體或硬體技術廠家,遭遇的困難是這樣的——為了更好推廣產品,自己快速做了一個虛擬人,結果因為效果一般,沒有起到很好的助銷效果,有點雞肋,用也不是,不用也不是。

這種情況在軟體或硬體廠家中情況很普遍,比如某智能語音技術廠家,做了一個虛擬人推廣智能語音,但虛擬人效果實在是很一般。

1)核心問題

對虛擬人的人性和美學太忽視

這些廠家往往是理工背景,缺少文化創作的基礎,所以在創造虛擬人時,往往如同行屍走肉。

2)解決問題

理工背景對文化美術能力是缺失的,要靠真正信賴文創來解決。

不成功案例十二

老小格有幾個原來做真人明星偶像的老朋友,都想做虛擬人明星。

然後做了一兩年還沒有開發出來,目前仍在努力開發中。

和他們聊天,發現他們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從0開始塑造出一個有生命力、有性格的虛擬人,而他們最擅長的現場直播演繹,又受到直播技術的限制而難以發揮。

1)核心問題

對憑空創造虛擬明星不擅長。

做明星經紀,和創造明星不是一回事。他們原來都是做真人明星的,只需要發現和尋找即可,而現在要自己創造,自然是難上加難。

2)解決問題

努力學習,完成轉型。

這些不成功的案例,其實都和兩個不成熟有關:

  1. 虛擬人關鍵技術的不成熟
  2. 對IP創作理解的不成熟

#專欄作家#

陳格雷,《超級IP孵化原理》作者,IP孵化人,微信公眾號:IP蛋炒飯(ID:IPCOOK)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 CC0 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