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讀:人工智慧在如今的使用非常廣泛,我們可以在生活中看到各種與AI相關的產品,Siri、AI換臉、AI教育等等。作為一個設計師,人工智慧時代需要我們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呢?本文將從四個方面,對這個問題展開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人工智慧這個詞已經走進了普通大眾的視野,我們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跟AI相關的產品,比如:Siri、AI換臉、AI畫畫等等。你去百度指數上搜索人工智慧這個詞,最火的高峰期是2014年和2018年,最近這兩年的趨勢在逐漸平穩,但依舊很熱。
有很多人唱衰說,現在人工智慧技術不行,還有很多瓶頸,很難商業化。當然了,也有很多人很看好人工智慧,說再過5-10年,人工智慧一定能取代人類大部分工作,很多人的工作將被取代。以上這些評論呢,先不評判,我們就客觀公正的去看看目前人工智慧到底達到了什麼水平?它對設計師的影響是什麼?如果人工智慧時代真的到來,設計師能做什麼?一個人工智慧的項目需要我們具備哪些能力?
一、人工智慧對體驗的影響
人工智慧項目對體驗影響比較重要的三個因素:安全性、效率和易用性。這是人工智慧帶給體驗的收益,但同時也會存在一定的隱患問題。
1. 安全性
理論上而言,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會讓用戶賬號更安全。
比如蘋果iphone x之後的手機都使用了Face ID解鎖,Face ID就是通過人臉識別技術進行生物特徵認證的。
之前的Touch ID被破解的概率是五萬分之一,而Face ID被破解的概率是一百萬分之一,也就是說使用人臉識別之後破解難度提升了20倍。所以從理論上來說人臉識別相對而言是更安全的。
但是因為人臉屬於人體生物特徵,如果被濫用會造成很多社會問題,如:前段時間很火的換臉應用ZAO,很多用戶覺得好玩就上傳了自己的照片把影視作品里的演員換成了自己的臉。這樣導致的問題是:可能會造成自己的隱私泄漏,還可能導致是很多人把視頻傳出去了,接受者不知道視頻是原創的還是後期加工,會引發名譽權和肖像權等問題,嚴重者甚至會造成刑事犯罪。
2. 效率
客觀來說,很多人工智慧項目的目的是為了提升了產品的操作效率。可能有人會認為用戶自己打開檯燈只需要1秒,但是通過喚醒智能音箱,讓它來執行操作可能需要6秒,並沒有解決效率問題。
這種情況確實存在,但是很多場景下,智能語音能幫助你釋放雙手,或者節省用戶從當前位置去到目標位置的位移時間。有時在AI項目成立之初的時候,設計師需要通過效率這個指標考核價值和收益。
比如現在產品想要做這麼一個項目:智能門鎖,檢測到人臉就能自動開門。設計師就需要考慮到:用戶或者B端客戶為什麼願意更換這個鎖,相對鑰匙、指紋鎖,你的產品優勢是什麼?你開門的速度比指紋鎖還快?這些因素設計師在項目成立之初,一定要跟產品同學達成一致,否則,可能會陷入設計師的自嗨模式中。
3. 易用性
這個因素是所有項目都必須考慮的問題。在人工智慧產品中,易用性可以從三個角度來分析。
1)包容性設計
主要是對於一些殘障人士,他們如何使用你的產品,是不是需要提供額外的輔助功能。給視障用戶提供語音幫助,給他們提供更大的字,讓他們直接用語音交互而不是手指觸摸,這些都屬於體驗內容。
2)準確性
目前很多人工智慧產品都是被詬病準確性,內容推薦不準、識別有誤、問話不知道怎麼答等等,都會造成體驗不佳,用戶流失。所以當設計師接到一個AI項目的時候,一定要提前了解技術實現效果和準確度,有些技術的問題是可以通過設計緩解的。
比如,筆者在做一個無人零售店項目中,訂單推送速度比較慢,為了緩解用戶的焦慮,在購物者出店后增加了一個抽獎環節。既緩解了用戶等待賬單的局促,也能讓用戶出店的時候情緒達到一個高點,提升整體購物流程的鋒終值。由於當前AI演算法還在完善,設計師需要用體驗的手法掩蓋部分技術缺陷。
3)引導教程
因為很多AI項目對多數用戶是完全陌生的,所以他並不知道如何使用這個智能的產品,怎麼完成這個體驗。線下的智能產品更是如此,用戶的注意力沒有線上集中,需要設計師去引導、規劃體驗流程,幫助用戶快速、滿意的完成體驗。
二、多模態交互設計
【模態】:生物憑藉感知器官和經驗接受信息的通道。
【多模態交互】:人通過聲音、肢體語言、信息載體、環境多個通道與計算機進行交流,充分模擬人與人之間的交互方式。
我們常說的五感設計,就是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5種模態。
下圖是人類五感通道中接收的信息佔比,從圖中可知:視覺比重最高達到了83%,然後是聽覺佔11%,後面依次是觸覺、嗅覺、味覺,分別是3.5%、1.5%和1%。
也就是說視覺+聽覺這兩個通道能獲取的信息比例高達94%。這也就是為什麼GUI和VUI會開始流行,這兩個通道確實是傳遞信息最高效的。那視覺和聽覺通道他們最本質的區別是什麼呢?
首先,他們獲取信息的維度不同,眼睛接收的信息由信息和空間四個維度決定;耳朵接收的信息只能由時間維度決定,雖然有耳聽八方的說話,但是它並不會影響聽話的內容。時間維度決定了接收信息的多少,它是單向的、線性的,且不能停止的,對環境要求比較苛刻。假設你在設計一個帶語音的自動售賣機,交易成功后,它需要有口播:售賣成功。把這個售賣機放在安靜的辦公環境和嘈雜的商場里,口播音量的設計是不一樣的,設計師需要針對場景定製化聽覺的識別性。
還有一個就是視覺通道接收的信息遠高於聽覺,據說大腦每秒通過眼睛接收的信息上線為100Mbps,通過耳蝸接收的信息上限是1mbps,也就是說眼睛接收的信息量是聽覺的100倍。大家應該也能感受的到,看書比讀書要快,而且理解信息更精準。人的眼睛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可以通過掃視一秒之內可以看到三個不同的地方。這些都說明視覺接受的信息要高於聽覺,設計師可根據信息重要級和層次豐富度選擇不同的通道傳達。
三、人機交互設計
通常人工智慧產品是需要考慮到人機交互的,除了手機設備,所以以新硬體為載體的設備,我們必須考慮人機交互。人機交互的內容可以分成3大塊:人、設備和環境。
1. 人
人是用戶的感受體,以人為本是體驗的核心,所以設計師需要從心理、身體和行為三個維度來分析人。
首先是心理。一個產品首先需要具備能打動人的,讓用戶喜歡你,使用你,他才會購買產品、繼而傳播口碑,給公司帶來利潤和流量。設計師需要保證用戶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整體的體驗是滿意的,在設計人工智慧產品時,畫出用戶使用產品的情緒曲線,可以幫助設計師:
- 發現產品的問題在哪,客觀的觀察用戶使用反饋,讓設計師對產品有了清晰的認知,避免自嗨。找到用戶情緒低點,解決用戶痛點。
- 不斷優化對比產品。不斷優化迭代,對比情緒曲線,分析解決方案的效果和程度。用戶情緒地圖就想一個指南針,指引用戶明確方向。
第二個就產品使用需要讓用戶舒適。不同於界面設計,設計硬體的時候設計師需要考慮:開關放在哪裡最省力?功能面板做成觸屏的會不會誤觸?設備高度是否符合普通用戶的身高範圍?屏幕亮度是否舒適?等等。這些都是關於人的身體上需要考慮的因素。
然後就是用戶的行為,用戶是否知道如何操作?如果在任務過程中出現問題了如何處理?輔助信息是否符合預期?
2. 環境
環境因素主要分為:熱環境、光環境、聲環境和氣味環境。
由於環境可以不受人為控制去變化,通常光環境和聲環境可能是對項目影響最多的。如:人臉識別的平板放在室外和放在室內的光是完全不同的,設計師需要注意補光和曝光場景。在語音識別場景下如果環境太嘈雜,識別率低如何處理,TTS播報音調是否需要調整。這些都需要設計師考慮。
環境除了大氣因素之外,設計師還需要關注物理維度的影響。常見的手機界面的交互方式是人為設定的,情景基本不會發生變化,可控度高。但是三維場景會根據人、環境變化而變化的,同時交互場景也可能會隨之變化。三維環境,又分成虛擬界面和真實環境。虛擬環境通常指VR、AR。後面會專門解釋這種場景如何設計。
真實環境我們應該怎麼設計呢?以無人零售店項目為例,因為是三維空間環境,用戶走到門口是會跟閘機發生交互,那麼觸點就是閘機。進入到店內,開始選購商品時,就會跟貨架上的貨物發生交互,觸點就是貨櫃。店內的攝像頭會捕捉用戶的行為,將數據傳輸到用戶的手機,此時用戶手機又變成了觸點,紀錄了用戶的購物情況。這個觸點是在不斷變化的,跟手機觸點不一樣。
所以在設計三維環境的時候我們需要考慮:多模態的交互反饋、根據用戶的情景去理解每個行為,在不同的觸點做出不同的反饋。
3. 設備
人工智慧項目中會誕生很多新的硬體,在設計這些軟硬體的時候,用戶的流程可以拆成兩條單獨的線,但是又相互影響。
比如硬體的屏幕大小肯定會影響軟體的界面,輸出信息是在界面上顯示還是線下顯示,用戶的視覺動線和心流會不會中斷。
比如:在一個智能貨櫃的項目中,需要一個小程序完成支付和開啟貨櫃等功能,那商品的價格是放在小程序里還是貼在貨櫃里呢?如果放在手機里,用戶用手機打開貨櫃后,肯定直接去看貨櫃里有什麼吃的了,而不會一邊盯著手機,一邊看貨櫃。所以這個時候價格放在手機上不合理。這些信息都是需要軟硬體設計師一起溝通協商,既可以避免信息遺漏,也能保證用戶的心流是自然的、符合預期的。
筆者把硬體設計分成了三個大的階段,主要是區別軟體的。
- 第一階段就是概念設計。這個階段設計師需要把軟硬體因素都考慮全面了,否則會影響後面的設計進度。比如如果硬體設備有滴滴的音效反饋和口播功能,那就需要硬體設計師增加拾音器和揚聲器,如果有光效需求就需要增加Led燈。包括設備的尺寸,都需要實地測量,評估,保證硬體使用場景符合預期。硬體設計的嚴謹度與軟體不同,軟體犯了錯可以隨時改版迭代,但是硬體開模之後發現問題,再去修改的成本很高。所以前期一定要把各種因素都考慮齊全。
- 第二個階段是外觀造型,這個階段會有多重角色并行,結構工程師會去設計結構和散熱,ID設計師需要與結構設計師密切聯繫,因為結構影響外觀,設計完外觀造型之後,還要考慮用什麼材質、什麼顏色、什麼工藝,這就是我們常說的CMF(color、material、finishing),有點類似我們現在UI的主色調使用。然後就是設計模具,一般都有工廠,直接給工廠加工就行,先做出一個手板驗收,看哪裡是否還有問題。與軟體的測試驗收邏輯一樣。
- 第三個階段是包裝上線。這裡與軟體可能有一些區別,軟體的鏈條沒有這麼長,因為硬體的產品是需要直接售賣的,所以設計師需要去關注售賣的渠道、銷售情況。有的產品還涉及線下部署,如何提升部署能力,也是在前期設計硬體時需要考慮的。比如:你需要設計一個安裝在頂部的相機,安裝師傅經常會裝反,那設計師在設計外觀的時候是不是可以考慮不對稱設計,或者做一個標誌以區分前後。售後也是需要跟進的,用戶拿到產品會不會用,為什麼不會用,這些都是設計需要優化的點。然後就是收集用戶反饋,這一點與軟體一樣,優化迭代。
四、AI交互設計原則
AI其實領域很廣,筆者也將之前AI項目的一些經歷整理了相關的一些設計原則:
- 信息透明化。這裡包含2點,第一點,AI產生的內容需要與常規內容區分開,這裡最典型的就是機器人客服,產品要給客戶營造信賴和真實感,而不是愚弄。第二點,機器是怎麼學習的,需要告訴用戶。如果用戶第一次進入一個APP,為了冷啟動更精準,需要用戶選幾個標籤,就需要告訴用戶為什麼要收集這個數據。
- 狀態明確。指機器在接收信息、處理信息和反饋信息時的狀態要清晰,用戶什麼時候可以進行交互、什麼時候可以結束交互的節點都要很明確。
- 提供智能教學。因為人工智慧的產品都比較新穎,如何使用用戶可能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思路,所以盡量提供說明教學。
- 提供兜底方案。作為一個智能產品,不能出問題就是404,盡量幫助用戶解決當前出現的問題,最差也要告訴用戶出問題的原因。
- 包容性設計:產品是為多數人設計的,但是也要考慮到殘障人群、兒童和老年人在使用產品的體驗。畢竟科技是讓人們生活更美好,特殊人群也需要關愛。
- 反饋及時:這個是很重要的。反饋不及時會讓用戶覺得你這個設備很笨,就像老師提問,聰明的孩子就會反應很快。
以上是筆者對目前項目的一些總結和思考,不知道這篇文章是否會對想轉AI的設計師有所幫助。
關於職業規劃的建議:如果你想做個人工智慧產品交互設計師,那你的價值在於「交互設計」,而不在於「人工智慧產品」。人工智慧不是互聯網公司的專利,也不只用在互聯網公司。教育行業,醫療行業,製造行業,都在用人工智慧,這些行業也需要相應的設計師。如果你熱愛的是這個技術帶來的福祉,首先去更多的了解和專研技術,並且不要拘泥於互聯網公司給你帶來的崗位,畢竟自己的價值是自己創造的。
我們應該更多關注設計、商業和技術,這些對於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更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