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暴富神話,區塊鏈讓你記住了什麼?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區塊鏈會成新風口嗎?」

連人民日報都發出這樣疑問的時候,似乎足以證明區塊鏈的影響之深。去年還在討論人工智慧、VR、雲計算等熱門話題,今年的科技媒體清一色的轉向了區塊鏈,甚至有不少媒體專門推出了區塊鏈頻道。

不難相信有人將區塊鏈奉為「信仰」,至少口頭上是這麼說的。可當媒體、投資者、幣圈、鏈圈、韭菜們等形形色色的人將區塊鏈掛在嘴邊,除了一起起令人咋舌的造富神話,還剩下什麼呢?

1、看得到的未來是「未來」嗎?

區塊鏈「大神」們談及到這個問題時,給出的答案無不脫離了「炒幣」這個低級趣味,儘管不少人已經身處日本、加拿大等「安全區」。在這群人眼中,比特幣、以太坊以及亂七八糟的山寨幣,都只是區塊鏈應用的實例之一,區塊鏈的未來在於掀起一場去中心化的革命,締造一個去中心化的世界。

從定義上來說,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散式賬本資料庫,沒有數據存儲的中心節點,每個節點都會同步複製整個賬本,且信息透明難以篡改。

為了方便普通人理解區塊鏈的「終極價值」,早期的互聯網成為區塊鏈類比的對象,還有人將今天的區塊鏈隱喻為1994年的互聯網。不管是雅虎、亞馬遜、谷歌,還是中國的搜狐、新浪、網易以及BAT三巨頭,哪個不是出現在1994年之後?言外之意,區塊鏈將成為下一個時代的基礎設施和行業標準,未來的價值顯然超出了大多數人的想象力……

比爾·蓋茨在1995年出版了一本書叫做《未來之路》,書中描繪的是蓋茨對未來世界的猜想。在時間節點上,蓋茨出書時的1995年幾乎等同於如今對區塊鏈的認知,可即便是眼界如此之高的世界首富、科技驕子,尚未能預測到當下大多數的互聯網應用和場景。

區塊鏈大神們構想的也只是假想中的未來,並企圖用這個假想讓更多人參與進來,並且邏輯清晰。比如說很多區塊鏈大神認同這樣一個觀念:區塊鏈1.0主要針對數字貨幣,用於解釋當下的炒幣熱潮;區塊鏈2.0針對智能合約,可以應用在金融市場中;區塊鏈3.0適用的場景將會更多,甚至會開創一個「區塊鏈時代」。

在阿里巴巴18周年的那天晚上,化身騎士版邁克爾·傑克遜的馬雲,對5萬多阿里員工說了這樣一句話:在未來面前,我們還是個孩子。其實所有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大多數人都能預想到的事情可能會發生,但一定不是機會。

2、在財富面前,人類永遠都不理性。

把區塊鏈類比互聯網是一件絕頂聰明的事情,至少在過去20年中,互聯網和房地產是暴富神話出現最多的兩個行業。就在新近出爐的2018胡潤全球富豪榜,世界排名前十的富豪中,過半和互聯網產業相關,在中國富豪榜中,互聯網和房地產的比例更加驚人。

上世紀90年代初,互聯網還是實驗室里的產物,很少有人能夠從中「撈金」,區塊鏈則不然。此前流傳了這樣一個段子:創業十年的餓了么,以95億美元的價格被阿里全資收購,作為創始人的張旭豪僅能分得2億美金;而在區塊鏈這個賽道上,「90后霸道總裁」孫宇晨在極短的時間內便收割20億元。餓了么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外賣平台之一,而孫宇晨的「波場TRON」仍前途未卜。

「高等級」的玩家已經很少談論幣圈,但「炒幣」一直是暴富的典型代表。比特幣在2009年的時候還一文不值,如今頻頻突破1萬美元,以至於有人預言未來的比特幣會漲到100萬美元。想必大多數炒幣者都會懊悔:假如早幾年買幾百上千個比特幣,現在恐怕早已經實現財富自由了。

2014年賣掉房子全倉比特幣的趙長鵬大抵就是炒幣者眼中的人生贏家。到了2017年,趙長鵬從炒幣者轉身成為交易平台創業者,僅僅用六個月的時間就憑藉幣安的成功登上《福布斯》的封面。

大多數炒幣者不似趙長鵬那般幸運,卻有著不遜於趙長鵬的瘋狂。就在幾天前,代幣BEC上線平台OKex進行交易,一經開盤就暴漲超過4000%,隨後扒出70億枚BEC中有99.9321%掌握在前4個地址當中,沒有公布私募、公募規則,也未進行公開認購的BEC,搭著「美圖」的快車成為幣圈的新星。儘管BEC一度跌幅達到80%,市值依舊超過50億美元,接近美圖在港股的市值。

在區塊鏈行業中被稱作V神的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多次發聲表示加密貨幣在任何時候都可能一文不值,傳統資產仍然是最安全的選擇。也有不少大V和媒體以「韭菜」諷刺散戶們。只是在暴富的機會面前,已經很少有人堅守理性。

3、當金錢都流向了區塊鏈……

關於幣圈的亂象,媒體們從來都不惜筆墨,在一場場ICO面前又是如此的無力。

一個既定的事實,ICO在國內被定義為「非法集資」之後,一些較大的交易平台和ICO項目的創始人及核心高管被口頭傳達限制出境。原以為這場區塊鏈熱會就此受挫,一大批拿著外國國籍或身在海外的「創業者」迅速取代了前人的輝煌,可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這場瘋狂離不開創投圈的推波助瀾,不久前刷屏朋友圈的「3點鐘無眠區塊鏈群」,無疑印證了這些投資者的影響力。陳偉星直言自己不會出售所持有的加密貨幣,又頻頻為一些區塊鏈項目背書,投資一些加密貨幣交易平台;區塊鏈世界里偶像級人物的薛蠻子去了日本東京,並表示將發行蠻子幣;蔡文勝聲明自己和美圖與BEC無關,美圖旗下應用 BeautyPlus又與之存在合作……

陳偉星和朱嘯虎的論戰或許透露了其中的貓膩。畢竟陳偉星曾公開表示,「自己投資了大概幾十個區塊鏈公司,很多間接投的、盲投的,根本不看白皮書。幣圈老人裡面,一看人品好的就全投,見面聊十分鐘就說投。」陳偉星秉持了自己的闊達和信仰,對於散戶來說則是極大地圈套:ICO本身就充滿陷阱,特別是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蒙著雙眼跟風狂奔的散戶們,在人心悱惻的炒幣江湖裡,遲早是被收割的韭菜。

陳偉星們信仰的合理解釋可能就是「人性」吧,堅信所有的ICO項目都不會作假,堅信所有的散戶都是理性的,堅信所有人投身區塊鏈是為了人類更美好的未來,而非僅僅為了換一個暴富的機會。偏偏又出現了TFboys飯票(TFBC)等收割智商稅的代幣,到底是有人揣著明白裝糊塗,還是對區塊鏈宗教式的瘋狂,答案似乎很明白。

權當是韭菜們的咎由自取,但區塊鏈真的需要這麼多現金的流入嗎?很多國家已經有了明確的表態,支持區塊鏈的研究和應用,但禁止非法集資性質的ICO。1994年的互聯網並沒有太大的價值,之後出現的很多獨角獸公司,也都是經歷了一輪輪的市場驗證,才換取了數十億上百億的市值。排除掉「割韭菜」的因素,區塊鏈的爆火是捧殺還是激勵,還是一個未知的答案。

那麼區塊鏈到底有什麼用?比較現實的說法是「能解決金融、公益、監管、打假等很多領域的痛點難點」,再宏大一些是智能合約、契約世界、鏈接萬物等,有些激進的言論是顛覆BAT的唯一機會,乃至打破中心化的集權機制。

區塊鏈又面臨著毋庸置疑的現實,大多數人接觸的是代幣和各個交易平台,這個泡沫不滅,區塊鏈永遠在高燒。這個泡沫破了,曾經的信仰、誘惑性的未來、吹捧出來的神話,還會繼續嗎?

#專欄作家#

Alter(微信公眾號:spnews),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互聯網觀察者,文字通俗易懂,卻有一顆文藝的心。專註於移動互聯網、智能硬體、電子商務等科技領域。獨立的自媒體人,走在創業的路上。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4人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