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區塊鏈從本質上講,它是一個共享資料庫,存儲於其中的數據或信息,具有「不可偽造」、「可以追溯」、「公開透明」等特徵,區塊鏈如今的發展機會也很大,本文作者分析了區塊鏈+音樂的困局以及如何針對性突破讓區塊鏈助力音樂產業,一起來看看~
在疫情下舉步維艱的音樂產業終於久違地有了令人興奮的頭條。
美國搖滾樂隊Kings of Leon的新專《When You See Yourself》在本月初以非同質化代幣(NFT)的形式發行,成為第一張使用數字加密貨幣首發的主流專輯,一周內銷售額就突破了兩百萬美元。
其實之前包括Shawn Mendes、Mike Shinoda、Deadmau 5等等在內的多位主流音樂人就已經開始嘗試NFT作品拍賣,而伴隨著最近兩個月NFT板塊的整體爆發,NFT終於在2021年從小眾幣圈成功出圈,不僅成為主流媒體爭相討論的焦點,也再次點燃了業界對於區塊鏈的熱情。
但在喧囂塵上的討論背後,一些曾經對區塊鏈應用抱有巨大野心的公司卻在默默消失,即將於3月底倒閉的區塊鏈票務平台Big Neon便是其中一個。儘管Big Neon成立時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票務公司之一Ticketfly的繼承者,運營逾2年卻始終未能正式上線區塊鏈協議,仍在以傳統移動票務平台的方式提供服務,直到去年疫情的到來使演出行業陷入停滯,最終成為壓垮Big Neon的最後一根稻草。
區塊鏈在2016年進入主流視野時,音樂行業曾是最受期待的應用領域之一。數字時代下的音樂產業存在中間商眾多、價值鏈複雜、版權數據不透明等種種痛點,導致創作者長期以來在行業利益分配中一直處於弱勢。而區塊鏈技術自帶的去中心化、可追溯且不可篡改的屬性,則被視為解決版權管理問題、提高版稅支付效率、保護音樂人權益的靈丹妙藥。
音樂區塊鏈大事記
之後,不管是主流唱片公司還是初創科技企業都在各種應用場景里作出了或成功或失敗的嘗試,期待著能給整個音樂產業帶來革命性的改變。如今回顧這5年的音樂區塊鏈發展,我們離當初的美好願景還有多遠?
01 區塊鏈與流媒體:競爭優勢還未確立
音樂人在流媒體時代的慘淡收入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了。儘管疫情下音樂平台用量激增,失去演出及周邊收入渠道的音樂人卻仍在拿著自己被唱片公司、發行商、音樂平台層層「盤剝」后的版稅發愁。
在這樣一個創作者議價權近乎為零的市場里,區塊鏈流媒體平台似乎一出世就帶著拯救音樂人的使命光環。
其中,2019年上線的Audius或許是至今最有風頭的一家。剛成立就有Deadmau 5,Zed』s Dead等一眾大牌DJ支持的Audius被稱作是「區塊鏈版SoundCloud」,音樂人在這個平台上的作品並不保存在伺服器,而是在區塊鏈上產生獨立加密的節點。這樣一來,包括Audius自己在內的任何平台和中間商都不可能審核下架或修改已上傳的歌曲。作品產生的版權收入直接通過基於區塊鏈的公共分類賬本即時支付,若有版權爭議則會直接發送給上傳者並重新分配收入。
Audius的解決方案確實消解了中間商的角色,可以說是一次簡化權益分配的成功實踐。然而,暫且拋開其因為缺乏風險管控而一直被詬病的盜版問題不談,運營已近兩年,Audius至今仍未能找到一個可持續的商業盈利模型。
本質上,Audius作為一個流媒體平台,它為消費者提供的服務和用戶體驗卻與其他音樂平台並無二致,也還未在差異化目標客群和產品定位方面有作出積極的探索。這不得不讓人對它如何追趕競爭對手們積累近十年的用戶規模產生疑問,而如果得不到足夠的聽眾,所謂賦能音樂人的願景也就根本無從談起。
Audius的用戶服務和體驗與其他流媒體並無二致
截至目前,Audius已擁有近200萬月活用戶和5萬入駐音樂人,但與Spotify或SoundCloud的幾億月活比起來仍然微不足道,想在大眾市場里分一杯羹幾乎沒有可能。
於是,Audius似乎想改走粉絲社群的道路,並在去年十月發行了自己的治理代幣$AUDIO,空投給平台上最受歡迎的1萬名音樂人和粉絲。擁有$AUDIO的粉絲可以解鎖不同的權益(例如獲取隱藏曲目),或者投票讓自己的粉絲社群開發新的權益。Audius相信此舉能夠建立粉絲和音樂人之間更直接(也更排外)的聯繫,以此發掘粉絲社群的用戶粘性和購買力。
部分區塊鏈流媒體平台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真的需要藉助區塊鏈來完成嗎?事實上,Bandcamp和Patron等直接連結粉絲和音樂人的平台在這方面已耕耘許久,早就形成了穩定的核心粉絲社群。Audius創始人Rumburg在訪談中提到Bandcamp和Patron時,認為Audius的優勢在於擁有這兩個平台沒有的流媒體功能。然而,若想著力於粉絲社群運營,能被競品輕易替代的流媒體功能也許並沒有那麼重要,如何利用區塊鏈以較低的成本滿足粉絲的個性化需求、建立忠誠度高的粉絲生態圈才是重點。
像Audius一樣囿於生產者的角度,而未能深入挖掘消費者需求的現象在已出現的類似平台中比比皆是。流媒體始終是C端導向的服務,但區塊鏈流媒體中的區塊鏈卻仍像是一個後台工具,還沒能成為音樂消費場景中的核心競爭優勢。一方面,後起之秀很難僅憑區塊鏈技術就在流媒體市場中站穩腳跟;而另一方面,佔領著大眾市場的主流流媒體又並不願意消解自己作為中間商的既得利益和話語權。
Spotify早在2018年就收購了區塊鏈企業Mediachain,但落腳點始終是在如何優化數據以解決版權爭議上,而且至今也還沒見到有什麼大動作。想要實現讓流媒體成為真正去中心化平台的願景,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02 區塊鏈與版權管理:行業內合作是必需
即使沒有中間商的介入,如今分工越來越細也越來越國際化的音樂創作方式也使版權管理和版稅支付變得非常困難。
一首歌的詞曲、編曲、製作、表演等通常是由不同的音樂人完成(甚至多人參與同一部分),網路共享的便利也使跨國合作越來越流行,很多時候合作者之間從未見過面,卻在業務和財務上有非常緊密的聯繫。於是,著作權的所屬和獲利分配的方式因為角色不同、貢獻不同、合約不同、法規不同等種種因素非常複雜,報酬支付效率極其低下,還常常造成混亂和爭議。
目前錯綜複雜的音樂版權關係
近年湧現的許多區塊鏈發行平台就志在解決這一問題,它們希望在鏈上建立統一、透明、可追溯的版權資料庫,並利用數字加密貨幣實現更快、更簡單的支付。
早在2015年,英國的Mycelia就開始嘗試通過名為「創意護照」的數字ID在區塊鏈上記載每位創作者獨有的版權和交易信息。在台灣,KKBOX旗下的一站式區塊鏈發行平台「Soundscape在田」讓音樂人可以統一管理在Apple Music、Spotify、網易雲音樂等各大音樂平台上的作品,並與銀行合作直接通過平台區塊鏈賬本進行結算。來自韓國的K-Tune則聚焦於跨國合作,讓全世界的音樂人都可以在平台上向K-Pop藝人售賣作品或服務,並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其中的版權分配和支付問題。
K-tune上發布的所有音軌都通過平台發行的代幣進行交易
然而,至今出現的區塊鏈版權管理平台還是更多地面向獨立音樂人和廠牌,佔據國際版權市場份額超過70%的三大音樂集團卻似乎興趣寥寥。
華納音樂至今在區塊鏈上最大的布局仍是兩年前對區塊鏈遊戲公司Dapper Labs的投資,目的是在於合作開發NFT之類的數字資產。環球音樂則僅僅在2019年進行了一個研究區塊鏈媒體平台的實驗項目。而唯一在版權方面有所動作的索尼音樂也只是借用集團其他公司開發的區塊鏈技術更新自己內部的版權管理系統,並無意建立一個服務全行業的平台。
對於擁有內部版權系統和資料庫的主流音樂公司而言,他們的痛點更多在於跨國和跨公司支付上,而區塊鏈也許並不是解決這個痛點最經濟的辦法,例如索尼音樂在2019年不使用區塊鏈技術就為旗下的詞曲作者做到了海內外同周期版稅支付和「隨用隨取」功能。
但長遠來看,應用區塊鏈進行版權管理的意義其實更多在於實現全行業版權數據的整合和標準化,讓同一首作品在複雜的創作和發行過程中始終擁有一致且可比對的版權信息,以此來真正實現更精準的版稅支付。達到這一目標需要持續長期的行業內(尤其主流音樂公司間)的合作,而這也許正是最大的挑戰所在。
國外已有像Open Music Initiative這樣的非盈利組織在嘗試結合區塊鏈和開源工具來建立行業統一的版權所有者ID,希望這會是走向區塊鏈版權管理系統化的第一步。
03 區塊鏈與音樂現場:中國有機會彎道超車
雖然本文開篇所提到的Big Neon在疫情壓力下不得不關門大吉,但等到疫情解除的那一刻,憋壞了的觀眾們一定會給現場音樂帶來一個小爆發。
據Live Nation統計,與往年相比,全球足足有兩倍多的藝人在2022年安排了巡演;在疫情已經得到控制的國內,截至3月15日已有超過30支樂隊恢復巡演、5個音樂節官宣陣容。到時與演出行業的復甦一起到來的,或許是區塊鏈票務平台的又一個機會。
區塊鏈票務想解決的痛點一直很明確:消滅黃牛。在完全電子化票務指日可待的今天,將票務系統和區塊鏈相連接幾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由於在鏈上存儲的票務數據可以全程追溯,一旦有異常交易馬上就能識別干預,同時又不會泄露個人信息。過去幾年來,現場票務幾乎是音樂行業中落地最成功、商業模式最清晰的區塊鏈應用場景。區塊鏈票務的先驅之一GUTS Tickets已經擁有了承接超過5萬人規模演出的能力。大麥網也於2020年初的張信哲演唱會上在國內首度試水了區塊鏈票務在大型演唱會的應用。
GUTS Tickets 的「智能票」已經包括了對轉售票價的設定
儘管如此,也始終有人疑慮用區塊鏈打擊黃牛是否是殺雞用了牛刀。即使不談法規監管,從技術手段上壓制黃牛也有許多更經濟更簡單的途徑:電子票綁定手機,動態隨機二維碼,甚至直接了當的實名制售票。這些都是有大量實踐且卓有成效的方案,為何還需要區塊鏈呢?
事實上,區塊鏈票務最能改變的恰恰是二手票的現狀。觀眾雖然討厭黃牛,對於轉銷的需求卻一直存在。全球的二級票務市場早已是超百億美元的量級,但目前二手市場里的觀眾不僅常常要忍受畸形的價格,還要承擔假票的風險,其中的大多數利潤則被票販子和StubHub、Viagogo之類的二手票平台奪走,而不是主辦方、銷售方或藝人。
如果區塊鏈票務能實現規模化應用,其透明可驗證且不可篡改的特性會讓賣假票變得幾乎不可能。鏈上攜帶的智能合約則能讓主辦方設定詳細的轉讓規則,不管是轉讓時間、加價幅度還是轉售渠道,主辦方都可以對每一張票擁有端到端的控制,藝人也能通過設定合約規則分享二手交易所產生的利潤。
傳統打擊黃牛的方法基本上採取的都是阻礙市場流通的思路,而區塊鏈卻反而為更自由、安全的二手流通提供了可能,可以預見這或許會對票務市場的結構和價值鏈產生根本性的影響。
不過,區塊鏈票務達到規模化的應用還需要一段時間。讓已經具有相當長歷史的場地或大型音樂節採納一種聞所未聞的新技術並不容易,這也是為什麼國外許多區塊鏈票務公司自己會籌辦演出,好以「自產自銷」的方式創造實地應用的機會。
從這個角度看,或許還在成長中、歷史遺留不多的中國現場音樂行業有機會能在這個賽道上成為全球的領頭羊。
04 結語
音樂區塊鏈在各個應用場景都已經有了落地的嘗試,也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它對解決音樂行業痛點的潛在價值。
不過,剛剛走出「嬰兒」期的音樂區塊鏈規模還很有限,也還沒有培養出可以競爭主流市場的商業模式和體量,而行業巨頭在這方面的嘗試目前仍然淺嘗輒止。
面對如今疫情和經濟下滑的窘境,音樂區塊鏈如何在目標客群中找准價值定位,如何發展出可持續的落地及運營模型,以及實現高效的業內合作,並建立新的生態系統,都將是決定它能否成為行業主流應用的關鍵。
作者:吳蝶,編輯:范志輝,微信公眾號:音樂先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