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都市人幾乎都離不開外賣,每當飯點時,即使外賣小哥「跑斷腿」努力配送,仍然會有各種問題發生。本文作者基於現在外賣的配送模式,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引言
在《國富論》這一經濟著作中,亞當·斯密最早提出了分工理論,在亞當斯密的理論中,無論是國際貿易的進行,還是經濟的發展,其基礎就是不同行業的勞動分工。
他提到:以制針業為例,在制針廠里,一枚針的製造要分為18道工序,1名工人只負責一道或兩道工序,假設工廠只雇傭10個工人,那麼一天可以造出12磅針,每磅有4000枚,這10個工人每天就可以造48000枚針,也就是一個人一天能造4800枚針。如果每個工人需要獨自完成所有工序,那麼無論他們怎麼努力,一天也不可能造出20枚針,甚至連1枚也造不出來。
這就是分工的作用。
二、配送模式
對於現在的外賣商家配送模式,不論美團還是餓了么,大致分為以下幾種:平台專送、眾包、快送、商家自配送。
商家需要去對配送模式進行篩選,選出最符合自己的配送模式進行配送。對於這幾種配送模式,我們來大致了解一下,因為本文的重點並不在於此。
1. 平台專送
平台會有一個專門的站點,平台專送是屬於平台自建或者加盟人員承接商家有訂單,騎手為全職人員,有固定的營業時間,配送範圍3公里為主。
平台的配送範圍和商家是固定且無條件配送。至於落實到細節,究竟是怎樣劃分這個範圍的,不去深究,因為本次的討論主旨不在此。
美團專送的平均時效是35分鐘,最遲配送時長是43分鐘。就是43分鐘之內必須要送到顧客手中。
蜂鳥專送的平均時效是42分鐘,最遲配送時長是50分鐘,就是50分鐘之內必須送到顧客手中。
2. 快送
能極大程度滿足較遠的消費人群,快送是介於專送、眾包之間的產物,是平台為了緩解外賣訂單高峰期配送壓力,配送人員為兼職配送形式,商家發單后眾包騎手搶單,有時會存在溢價,營業時間24小時,快送的時效平均在45-60分鐘,配送範圍最大5公里左右。
3. 眾包
所有的用戶都可以是眾包,利用社會兼職人員的力量,幫助商家進行配送的形式。營業時間24小時,配送範圍最大5公里左右。
4. 商家自配送
商家自配送,是商家依靠自有運力或者第三方眾包運力進行產品配送的形式。
5. 總結
這些是外賣的基本的四種配送模式,當然還會出現混合配送的模式,其實這些都是浮於表面的東西,網上的資料也是魚龍混雜,而且每個相比對都有很大的出入,我們只說這種大的框架概念,因為這些並不是本文的重點。
說了這麼多,對於這四種配送模式的共性,我們要明確的就是,整個外賣的極其基本的業務流程:騎手取餐→配送商品→送達商品。
1)外賣商家的配送範圍
當然,外賣商家也是有配送範圍的,這個跟專送的範圍如出一轍,外賣的配送範圍一般是由外賣平台的業務人員為商家設定的,細節上的調整,商家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與平台溝通的。
對合理的配置方法,必須能夠將同一配送難度的區域劃分到一起,讓配送範圍儘可能達到一定的曝光量,讓商家有一定的新用戶的接入量,才能達到外賣的合理配送範圍。
配送範圍落實到細節也是一件蠻複雜的事情,往往要考慮很多,道路的限制、實際的運力成本、配送難度等等。
但是我也是在某平台上見過七十多公里還可以送的情況,這個外賣的配送範圍就不細展開了,我們明確有一個商家配送範圍的概念就行。
2)騎手接單
在說真正的正文之前,我們需要簡單的明確另一個概念,就是騎手是如何接單的。
3)專送
專送是有自己的配送範圍,在這個配送範圍內,是「站長派單+系統派單」的模式。
這張圖片,藍色線的範圍,就是專送的配送範圍,騎手在固定的區域送餐。根據地方性質的不同,可能有些地方大部分訂單由系統自動分配,少部分由站長分配,有些地方則反之。
4)眾包等
眾包一般由騎手自己選擇熟悉的區域選擇配送,一般都是由自己搶單,其實搶單的模式推測應該也是由系統根據多種條件篩選下來,推送給一個合適範圍內的騎手進行搶單。
4)系統分配訂單
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簡單說一下,這就涉及到多種因素和多種計算方式了,都是由大數據完成,會刻畫騎手、用戶、商家的用戶畫像,比如商家的位置、樓層、出餐速度,騎手的軌跡、偏好、熟練度,用戶的類型、樓層、配送難度,商圈的天氣、路況、交通管制,當然還有語音交互等等。
還會進行一系列的複雜的計算,最終進行分配訂單。當然還有很多很多我沒提到的東西,小弟實力是真的有限,就不胡亂說了,還好本文的重點不在這裡。總之總結一下,就是整個系統牛逼!
三、關於外賣配送的思考
首先先聲明,這個是我關於外賣配送的一些思考,這個想法有可能是錯誤的,也有可能半對半錯,也有可能都是錯的,我現在只能提供一些大的框架概念,並不能提供細節上的東西,要是落實到細節也可能會有很多錯誤,總之希望大家多多理解。
就像引言說的,分工合作的效率是可以肯定的,那就讓我再次明確一下上文提到的基本概念:騎手取餐→配送商品→送達商品。
那麼是否存在把整個基本流程拆解,進行解構,進行優化升級?
我的思路是,把整個流程分為多個人共同完成,那麼一個騎手總共就會有三種屬性,第一種屬性是負責去店鋪提取商品,第二種屬性是負責轉運商品,第三種屬性是負責配送商品至用戶。一個騎手可以有多種屬性,也可以只有一種屬性。
那麼整個業務流程就是:首先由具有第一種屬性的騎手去提取商品,之後由n個具有第二種屬性的騎手負責轉運商品,最後由第三類騎手負責去負責配送商品至用戶。
繼續照著這個流程走下去,轉運商品就需要中轉站,那麼就要引入新的概念「驛站」,驛站的顯性作用是轉運商品的中轉站,驛站的隱性作用是讓地理位置相近或相同的商品合理地進入下一中轉驛站或終點驛站,那麼在理想條件下(商家、用戶也就是配送終點均勻分佈),驛站在地圖的分佈如下圖:
紅點代表驛站的位置,所以有的驛站連起來,就變成了n個正六邊形,每個正六邊形的中心點也可以是驛站,六邊形可以接著拆分,變成n個三角形。我所想表達的是,驛站在圖上是網狀分佈的,每個驛站都和周圍的驛站是有聯繫的。
這個是在理想的狀態下的驛站分佈,實際情況肯定不是這樣,用戶和商家肯定不是均勻分佈的,具體的分佈是由具體情況而定的。
在實際情況下,商家和驛站肯定是分佈不均勻的狀態,所以並不是所有驛站都承載驛站的每個功能(接收商品/轉運商品/配送商品/分配商品),有的驛站可能只有轉運商品,有的驛站可能只有配送商品,這時候就可以對驛站進行優化,把驛站分為實體驛站和虛擬驛站,實體驛站可能承載驛站的所有功能,那麼實體驛站可能就會是某個具體的店鋪或者說是場所。
而虛擬驛站可能承接驛站的部分或者單個功能,那麼虛擬驛站有可能類似快遞櫃這種虛擬的點。
到目前位置,我們已經明確了所有的概念及定義,可以完成的描述整個配送的業務流程了,如下圖:
假設:我們需要A區域的商品配送到B和C區域(1、2、3、4、5、6表示驛站名稱)。
首先B區域在圖的西側,可以負責接收商品的驛站有2號驛站、3號驛站、4號驛站,這時候需要系統去具體判定,2、3、4號驛站哪一個較為空閑、驛站是否有合適的空間暫時存放、驛站是否有在此附近的接收員等等一系列因素。
我們用2號驛站舉例子,2號驛站接受到了商品,之後系統要做相似的判定是要把商品轉運給1號驛站還是3號驛站,只不過在判定過程中接收員變成了轉運人員,有可能所有商品都去了1號驛站,也有可能這時候就把B和C區域的商品區分出來,B區域的商品去1號驛站,C區域的驛站去3號驛站,經過一系列的轉運,最終商品到達B區域。
這個例子比較簡單,但實際過程可能更加複雜。商品的配送不再只是點對點的配送,而是變成了區域對區域的配送,騎手不再負責一個商品配送的完成流程,而是負責其中的某一環流程,騎手是有可能三種屬性都具有,但是都不可能去完成同一個商品配送的全部流程。我們暫定這種模式叫做「分工模式」
所有的概念和業務流程都說完了,現在來說說這種模式的優勢在哪裡?
時間和效率的提升:
分工合作的時間和效率的提升是肯定的,在整個業務流程中,首先節省了外賣接收商品的等待時間,其次如果負責送達商品的騎手足夠了解區域,那麼他會更快的送達至用戶手中。
「分工模式」同時可以極大的擴展商家的配送範圍。
在很多地方,某些辦公場所騎手是不能進入,只能在門口等待用戶過來取餐,如果在這個地方設置一個虛擬驛站(類似快遞櫃),那麼這不僅僅節約了騎手的時間,也節約了用戶的時間。
現在的大多數小區也是不讓騎手進入,因為小區根本就不能控制騎手,會有各種各樣的騎手配送商品。如果送達商品的人員是固定的,那麼是否可以跟小區的物業或者公安備案,讓騎手將商品送達至用戶手中,而不至於再讓用戶下來取餐。
可以標準化規範流程:
首先在一般的外賣配送模式中,外賣平台並不能合理的優化和控制騎手,只能做到讓騎手儘快送達至用戶手中,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外賣,人們也大多都說專送的騎手的素質會好很多之類的話。若運用「分工模式」,則每個騎手只負責某一個流程,那麼平台就會更好的制定標準化的流程叫騎手去執行。我所說的標準化並不局限於此,其更多的地方可以進行標準化的約束,外賣平台也不不用再去區分專送眾包。
預估訂單的可能性:
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可以預估一個商家的每天出餐的商品數量,和大概的配送終點位置,預估之後,商家可以在沒用訂單的時候就製作商品,先讓商品在整個配送網路中流轉,待有訂單時,商品其實里用戶已經非常近了,這時候商品匹配訂單信息,就可以立馬送至用戶手中。對於用戶而言,可能我點餐剛過十分鐘,商品就送到了。
承接企業團餐的可能性:
企業團餐其實並不屬於外賣的範圍,因為量實在太大,往往都是企業主和商家簽訂協議,由商家進行配送。在「分工模式」中,已經有了整體的外賣配送網路,那麼每一個在平台的商家都可以去承接企業團餐。對於企業來說有了更多的選擇,對於商家而言又多了一種新的贏利點。
驛站進化為店鋪合集的可能性:
在整個外賣的環境下,都是由商家作為主導,餓了么和美團都只是提供了一個商家聯繫用戶的平台,在「分工模式」下,驛站體系如果足夠成熟,那麼是否存在由平台開始主導,平台通過大數據計算,分析某個區域的外賣信息,由平台把商品彙聚到驛站,驛站就相當於一個商家集合,共用戶去選擇,用戶選擇完成,驛站就可以完成瞬間的配送。
四、結語
綜上,這就是我的一些思考,只說了優點,並沒有說缺點,缺點也有一大把,包括成本、運輸、人員等等。
我在所說的都是一些大的框架,落實下去可能也會有很多錯誤,關於細節真的沒法說,也沒有數據之類的,啥都沒有,所以只能泛泛而談。
也有可能這個模式一開始就是錯誤的,希望大家多多包容。能夠具體去思考的落實的可能也只有美團或者餓了么吧。最後感謝大家能夠看到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