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如今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醫療在這幾年也慢慢發展起來,並且由於疫情的衝擊,網上問診的用戶增長了很多,不少平台也開始做互聯網醫療產品;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從騰訊醫典看醫學科普如何找到「對的人」,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互聯網醫療領域中,除了醫療健康平台、健康體檢、問診就醫、社群平台這四大類APP之外,在各個細分垂直領域也有眾多的服務者不斷地拓展互聯網醫療的服務場景。
其中,騰訊醫典致力於向大眾提供科學可信的醫學知識和易於理解的科普解讀,從2017年開始一直在醫學科普領域進行著探索。
這篇文章中,筆者通過對騰訊醫典APP和微信小程序端的功能對比,來談談對醫學科普的一些看法。
一、APP端功能分析(ios 2.4.3)
在APP端,騰訊醫典以提供醫學科普內容為核心,筆者將其功能歸納為醫典搜索、精選內容和專題內容三大類。
在核心的醫典搜索功能中,用戶可以通過輸入疾病、癥狀、藥品和醫院等信息來進行搜索。
疾病和癥狀的搜索結果包含了由臨床醫生編審的疾病和癥狀的醫學內容、醫學科普視頻和圖片、推薦的就診醫院和醫生、相關的權威科普文章以及由騰訊醫典審核通過的相關專家問答內容。
此外,通過AI智能分析,搜索結果還列舉出了相關的併發症的內容,方便用戶快速查找。
通過搜索藥品,用戶可以查詢到藥品的適應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項、禁忌症、相關的科普視頻等眾多內容。
搜索醫院名稱則可以查詢出醫院簡介、醫院電話、醫院路線和醫院評價等信息。
腫瘤防治是騰訊醫典在內容方面重點耕耘的領域,內容分為「知識」和「社區」兩大區域。
在「知識」頁面,用戶可以查看腫瘤百科、前沿進展、抗癌故事等腫瘤防治相關的知識內容,還可以通過「費用小工具」預估不同腫瘤疾病在各地區的治療費用以及醫保報銷比例,對比各類抗腫瘤藥物在各個地區的價格。
「社區」功能則希望通過患者之間問答交流的形式建立腫瘤患者的交流平台,目前騰訊醫典的「社區」功能已經建立了面向乳腺癌、宮頸癌和肺癌患者的交流專區。
騰訊醫典的醫典視頻的功能包含了大量的權威醫學教育內容,而且將視頻按照常見疾病進行了歸類,很大程度的方便了用戶查找。
二、微信小程序端功能分析
在APP版本的基礎上,騰訊醫典率先在微信小程序端進行了功能升級,進一步豐富醫學科普的內容和場景。
在首頁中,騰訊醫典新增了「在線諮詢」功能,用戶可以通過科室或者疾病查找相應的醫生進行在線問診。
騰訊醫典設立了精神心理專科、男性專科、口腔專科三個線上專題科室,但目前騰訊醫典中的提供線上問診服務的醫生數量還比較少。
「心理測試」功能提供了一系列的線上心理測試問卷,用戶可以自行完成想要的測試並獲得一份完整的個人心理評估報告。
用戶還可以通過騰訊醫典中的「健康自測」功能找到各個專科的評價量表來測評自身的健康狀況。
與AI技術相結合,騰訊醫典在小程序端推出了「體態評估」和「拍照報告解讀」的功能。
通過「體態評估」功能,用戶僅需要上傳自己的一張全身照,就可以智能評估出是否有高低肩、X型腿、O型腿等體態問題。
「拍照報告解讀」支持用戶將檢驗報告單拍照上傳,系統自動識別圖片中的報告結果並進行報告解讀,而且用戶可以將報告的結果保存到騰訊醫典的個人中心。
針對新冠疫情,騰訊醫典在小程序端上線了「發熱地圖」和「孕產地圖」的功能,方便用戶快速查找附近設有發熱門診的醫院、新冠疑似或確診孕產婦產檢和住院分娩的定點醫院。
同時,騰訊醫典還在上線了一款「收拾新冠病毒」的減壓遊戲,但對於有密集恐懼的用戶可能反而會引起不適。
在醫學科普的內容方面,在小程序端也緊跟趨勢推出了視頻直播的形式,而且邀請眾多醫療專家在平台上開立了專欄。
在常規內容分類的基礎上,用戶可以自己添加關注的疾病,時刻關注最新的內容動態。
「圈子」是騰訊醫典在小程序端首頁上新增的主頁簽,用戶可以選擇加入感興趣的醫學科普圈,在圈子中進行提問和發帖,參與圈子中的話題討論,還可以直接將喜歡的文章轉發給微信朋友。
在圈子中進行討論和發帖不需要進行專業背景認證,可見「圈子」的定位是面向大眾的健康問題交流平台。
除以上功能之外,騰訊醫典也開始建立自身的會員體系,用戶可以通過每日簽到和健康任務積累元氣值,在元氣商城中兌換元氣好禮。
為了吸引用戶,增加用戶粘性,騰訊醫典還聯合騰訊視頻共同推出了連續簽到7日送7天騰訊視頻會員的活動。
三、版本功能對比
騰訊醫典在APP端的功能比較單一,主要圍繞專業性和豐富性兩方面來完善平台的科普內容,然而直接與行業專家及權威知識庫共同合作建立醫學科普內容的成本較高,在缺乏足夠收入支撐的情況下,無法長期維持這樣的模式。
平台中大部分內容專業性都比較強,大眾的可讀性較低,在成為「專業醫典」與「為大眾而生」的定位之間產生了一定的矛盾。
在交互設計上,大部分內容依賴於用戶主動搜索獲取,而醫學又是專業性很強的領域,大眾用戶通常難以進行準確的描述和總結,導致大量優質的內容無法服務到有此需求的用戶。
這樣的情況下,騰訊醫典希望通過小程序端的功能升級來解決老版本面臨的問題。
第一,在保證平台內容的專業性方面,騰訊醫典在小程序端由直接的內容生產轉型為專業醫學科普平台,設立了專家入駐的專家專區,幫助平台上的醫學科普服務者打造個人品牌,通過品牌運營獲得更多的用戶關注,進而吸引更多專家入駐平台提供服務,形成良性循環。
第二,在拓展內容豐富性方面,騰訊醫典在小程序端特別推出了「圈子」功能,為具有相同關注點的大眾用戶提了供經驗分享和問題討論的平台,從而由專業的醫學科普服務進一步向大眾醫學科普社區拓展。
第三,針對醫學科普的場景,小程序端進一步拓展了視頻直播、短視頻、視頻課程等形式,而且同時推出了在線問診的功能。
在線問診功能在新版本中單獨佔據了一個主界面功能頁簽,由於新冠疫情以來在線診療數量的激增以及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和京東健康的相繼上市,騰訊也有意在在線診療再度發力。
此次優先在微信小程序端進行版本升級,也透露出騰訊醫典想要藉助騰訊生態下微信、QQ、騰訊新聞等渠道巨大的用戶流量,擴展醫學科普內容的傳播半徑,探索更多的服務場景。
騰訊醫典的會員體系的建立也與騰訊視頻和QQ音樂進行了合作,也進一步透露出騰訊希望協同騰訊生態的力量來助推騰訊醫典的發展。
四、如何找到「對的人」
在2020年11月的騰訊醫學ME大會上,騰訊醫典宣布啟動醫學科普官計劃、大眾科普官計劃、內容開放計劃三大計劃,分別圍繞醫生創作者科普創作共建、患者互助共築圈層、API開源形式開放輸出能力,構建社交化和場景化的醫學科普3.0時代,由「人找內容」向「內容找人」模式進化。
藉此契機,筆者也從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對醫學科普服務進行了梳理:
1. 需求者與服務提供者
在需求層面,筆者認為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對於特定疾病的相關知識和病患交流社區的需求,二是對於特定專科(口腔、整形、兒科、皮膚、心理等)科普內容的需求,三是對於特定健康服務相關內容的需求。
醫學科普的服務者可以分為:包括醫生、護士、藥師等在內的以疾病治療為主的醫療服務提供者,包含健康管理師、體重管理師、營養師等在內的以健康促進為主的健康服務提供者,以及各類科普社群的意見領袖。
騰訊醫典的醫學科普官計劃和大眾科普官計劃,主要面向醫生和社群意見領袖,忽視了醫療服務中護士、藥師等其他角色以及各類健康服務的提供者。
2. 需求產生的時間
需求方面另一個重要維度是需求產生的時間,筆者認為醫學科普有「需要時」和「必要時」兩個時間點。
當「需要時」,用戶會通過各種渠道尋找需要的內容,也就是騰訊醫典提出的「人找內容」,目前大多數醫學科普平台都集中在這個場景提供服務。
但是筆者認為在這樣的場景下,用戶對於內容和服務的需求往往是相伴而生的,比如用戶在網上查找HPV疫苗的相關知識,往往伴隨的是想要接種疫苗的意願;搜索「皮膚紅腫瘙癢」來了解引起此癥狀的原因和治療方法,其實快捷的問診服務更能幫助用戶快速的解決問題。
而且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由專業人員進行醫學科普教育,比用戶自己查找更有針對性且容易被用戶理解和接受。
我們可以看到騰訊醫典在小程序端的新版本中也上線了線上問診的功能,而且設置為主界面功能頁簽進行推廣,開始嘗試構建線上醫療健康「內容+服務」的閉環。
但目前線上服務只局限於醫生在線問診,而在互聯網醫療熱捧的當下湧現了眾多互聯網醫療平台,優質醫生資源的競爭十分激烈。
筆者建議在線上服務方面也可以嘗試引入其他各類角色的醫療服務者和健康服務者,豐富在線上醫療健康各個領域的「內容+服務」。
在「必要時」,需要醫學科普內容「主動」在合適的時機提示和幫助用戶,醫學科普內容需要從應用軟體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比如在新聞客戶端、天氣預報APP等應用軟體中添加相應的醫學建議和提醒內容,或在智能家居設備和可穿戴設備中集成相應的醫學知識庫,結合設備自身的功能打造全新的服務場景。
騰訊醫典的內容開放計劃正是以應用軟體和智能設備為主要對象,通過API開源來實現醫學科普知識的可觸達。
同時,騰訊醫典也在近期推出了健康日曆的產品,在每天的日曆中都有一則生活建議供用戶進行「打卡」,嘗試將醫學科普內容附著在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各類工具中。
3. 如何找到「對的人」
想要真正做到「內容找人」,而且讓「內容」找到「對的人」,還是會面臨不小的挑戰。
首先,滲透到生活各個角落的醫學科普容易讓用戶感覺到疲勞和反感,反而會影響用戶對應用軟體和設備本身的喜愛程度。
這就需要科普內容的推送和提醒能夠實時結合用戶的健康狀況分析得出,但目前健康數據測量的技術和設備,還無法支撐這樣的服務場景。
其次,大多數疾病控制和健康管理方法都需要對抗人的本性,比如「管住嘴,邁開腿」的道理大部分人都明白,但只有極少數人能夠有強大的自制力做好自我管理;即便在生活的各個角落和各類設備中布滿了各樣的科普提醒和建議,缺少行為改變的動機和方法,最終的效果可能也微乎其微。
而且像康復訓練、血糖控制和體重控制等項目,需要由專業人員基於用戶個體健康狀況的變化不斷調整方案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實現「內容找人」,如果只是將海量的醫療健康知識粗略的展示在生活的各種場景中,帶來的可能是用戶對於醫療健康知識的疲勞和反感,不僅不會升級為醫學科普的3.0時代,更有可能倒退到1.5時代。
筆者認為,在沒有相應的健康數據採集能力以及醫學演算法支撐的情況下,可以先從實現「服務找人」入手,將各類醫療健康服務通過各種技術和設備延伸到用戶的生活當中;由相應的專業服務團隊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日常健康指導和建議,讓「服務」指引「內容」找到「對的人」。
作者:吳之貓,健康管理小碩,醫療健康產品汪+文藝貓。微信公眾號:有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