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從以往經驗看,「三年一火」彷彿成了VR/AR行業的某種規律,而如今火的不光是VR,還有XR。今年賽道的火熱,自然離不開行業內的推波助瀾,從去年「元宇宙」概念的興起,到Pico在國內的走俏,再到老羅宣布投身AR事業等等,這股盡頭還能持續多久呢?
今年VR翻紅,上一次風光還是在2019年,彼時Facebook也就是如今的Meta發售了第一代Oculus Quest,引得華為、蘋果、微軟等全球科技巨頭紛紛下場,圍繞VR/AR加大布局。
更早之前的2016年則被稱為「VR元年」,更準確來說應該是「VR走進公眾視野的元年」,當年VR+演唱會、VR+影視被資本推到了風口浪尖,同樣也是消費級產品集中發布的一年,從Oculus 到HTC再到索尼,都推出了讓世人耳目一新的穿戴設備。
「三年一火」彷彿成為了VR/AR行業的某種規律,不過,如今火的不光是VR還有XR(包含AR、VR、MR在內的擴展現實技術)。今年賽道的火熱,當然也離不開行業內的推波助瀾,從去年「元宇宙」概念的興起,到Pico在國內的走俏,再到老羅宣布投身AR事業等等都在為行業不斷拾柴,然而這股勁頭在今年又能持續多久呢?
01 風起XR,又一個巨頭戰場
如果評選2022年上半年十大最熱門賽道,XR絕對是其中之一,特別是作為銜接元宇宙概念的鏈接設備,XR產業進入高速期。
XR是指通過計算機將真實與虛擬相結合,打造一個人機交互的虛擬環境,是VR、AR、MR等多種技術的統稱。其包含硬體、軟體、內容以及應用四大產業鏈環節,其中每個環節又存在多個子環節,形成了整套環環相扣的產業鏈。
政策上,XR同樣被寄予厚望,《十四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產業列為數字經濟發展的七大重點產業之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北京、上海、杭州、武漢、合肥、成都等多個城市都已明確了元宇宙領域的發展方向。
應用上,XR已經形成豐富的應用場景,當下最主要的還是應用於C端消費級,目前包括遊戲、影視娛樂等等,而在製造業、零售業、醫療、教育等B端場景,XR也開始出現廣泛布局。
如此盛會當然也就少不了科技巨頭們的身影。「新入局」的像騰訊,日前騰訊控股向其員工宣布正式成立「擴展現實」部門,為什麼要打個引號,是因為其實騰訊早在2014年就曾入局了VR賽道,投資了AltspaceVR,此後更是發布過「騰訊VR計劃」,還和HTC聯手舉辦過Vive開發者大賽,只是之後不了了之。今年投資嗅覺敏銳的騰訊再次入場,足以說明賽道熱度。
去年開始,國內另一大廠阿里也開始涉及相關業務,設立了XR實驗室,並在全球範圍內相繼投資了MagicLeap、Nreal等XR業務公司,還成立了相關子公司。
至於華為、蘋果、谷歌、Meta們就更不用說了。例如華為,相比蘋果、Meta在單個層面有著突出的優勢,華為如今在XR領域的布局可謂四面出擊。從消費級的硬體產品「Huawei VR Glass」,到「XRKit」場景化的AR解決方案的框架軟體,再到7月1日剛剛公布的全新VR交互電子設備專利(據悉華為XR專利儲備已過萬),都在展現華為XR業務上的野心。
當然對於XR賽道有興趣的絕對不止有這些科技巨頭們,當前只是國內已經或正在進入賽道的玩家就涵蓋智能手機品牌、家電品牌、流媒體甚至服裝品牌、乃至於不少房地產商也早已打起了XR的主意,例如AR看房、AR導航、VR營銷等相關內容都早已被大眾熟知。
顯然,隨著新的產品、應用、場景正在不斷加速落地,XR領域的一場「跨維度」戰爭已經打響。
02 卡位消費級市場,國產品牌挑大樑
今年國內的這場XR熱潮,與過去的那兩次又有些不一樣,不同之處在於這次以XR為背景的技術迭代中,中國玩家不再只是國外大牌的背景板,特別是在消費級領域,許多中國企業已經成為市場教育的主力軍。
最主要,在這之中不僅僅只有前面提到的華為、阿里、騰訊,這些大牌,更有一批XR領域的原生玩家正在冒頭,譬如在位元組跳動加持下大熱的Pico,又比如前不久剛剛拿到新一輪數千萬元融資的大朋VR,以及在今年618期間被買爆的Rokid AR智能眼鏡等等。
在帶火XR及相關產品的同時,這些國產品牌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繹他們的XR戰略。例如Pico成立於2015年,在當年就推出過虛擬現實頭盔與PicoVR虛擬現實APP,2017年也推出過手機盒子產品PicoU和頭手6DoF一體機「Pico Neo VR」,2020推出第二代6DoF一體機Pico Neo 2,但在市場端一直沒能引起多大反響,直到去年被位元組跳動收購,讓Pico及市場都見識到什麼叫做「鈔能力」和流量優勢。
在位元組的加持下,各路營銷不斷,生態方面也不斷加碼,VR演唱會、「3D大片重燃計劃」等一系列項目讓消費者認識並接受Pico,僅今年618 Pico Neo3全系開門紅24小時銷售額突破千萬,銷售額相較去年618首日,同比增加200%,此外線下門店同樣火爆異常。
又比如AR領域的Rokid,相較於Pico的火熱,AR領域的市場聲量還不是那麼大,但Rokid在今年618期間依舊獲得了不錯的成績,618期間天貓AR類目銷量排行榜上,Rokid推出的AR智能眼鏡Rokid Air斬獲TOP1,實現環比增長300%、京東AR智能眼鏡GMV排行榜上,Rokid Air更是斬獲「量額」雙TOP1,環比增長655%、同時還佔據抖音XR設備銷量排行榜第二名,環比增長達到了1579%。
但不同於Pico,Rokid的出圈更多來自於對場景功能的開發。他們在C端市場已經構建了觀影、遊戲、教育科普等諸多場景,並開始構建自己的場景生態。比如在年初選擇與釘釘合作,共同探索XR辦公、內容和行業解決方案;前不久又與Cocos達成戰略合作,從軟體層、開發端共建AR高質量內容生態圈。
當然,Rokid的出圈也和它推出第一款進入消費市場的AR眼鏡有著密切關係,在消費者體驗過VR的驚喜后,肯定也想體驗下AR的神奇,至少這也再次說明當前有部分消費者是願意為XR買單的。
此外,還有大朋VR、奇遇VR也都在不停收穫自己的用戶,與以往迷信國外大牌的不同,今年國內XR風潮之下是百花齊放的盛景。毫無疑問,XR賽道在C端市場有著巨大的想象空間,「元宇宙」虛擬世界的構想引發從行業到用戶的無限遐想,並已經開始解鎖直播、購物、旅遊等消費場景。
不過,對於行業來說或許還不夠。
02 關於未來,行業在期待什麼?
近日,IDC發布最新數據顯示,XR設備2021年全球出貨量已歷史性的突破千萬台,未來五年複合增長率預計達28.7%,但XR行業的未來究竟是怎麼樣,目前誰也說不準,技術上的難題能否解決?市場熱度是否再次「跳票」?有媒體稱之為「非穩態的大機遇」。
目前市場對於XR整個行業的期待,除了對元宇宙社交、遊戲等現有可見場景的期待外,最關注的無非是誰會成為下一代計算平台。
有人說是VR,因為它是目前普及速度最快的XR交互設備,但也遭到了部分行業人士的否定,像老羅就認為VR充其量不過是一個遊戲機,下一代計算平台還得是AR。無論如何,其實關於下一代計算平台之爭,比拼的都是行業創造場景、服務場景的能力。
從進度上來看,目前比較領先的還是入局較早的那些巨頭們,像Meta今年就在中國台灣省設立了亞洲首座元宇宙XR基地,聚焦文化藝術、經濟商業、社會公益等三大領域,打造XR產業生態系。
華為則憑藉AR技術與各大園區、城市展開深度合作,近年來更是打造出「智慧園區元宇宙」、「智能城市元宇宙」等相關場景。
但就創新能力而言,國內一些「小玩家」其實並不輸這些大廠。例如,從上月Rokid舉辦的軟體產品演示分享會上,就能看到從XR交互引擎、XR系統框架到XR創新應用、AI演算法應等層面,Rokid都有不俗的表現。同樣,透過Rokid當下的生態布局,無論是打造AR開發平台,還是扶持開發者們,也展現出這些「小玩家」們的決心,或者說在行業商業化還未完全成熟,市場歸屬不明確的當下,他們有信心與大佬們掰掰手腕。
可以說,當前XR產業的競爭其實已經延伸至晶元及操作系統層面,但是這也是目前國產品牌的軟肋所在。有行業人士指出「現階段,XR行業像極了智能手機的發展歷程,從比硬體到生態再到系統、晶元,即便當下基本上所有玩家都還只停留在比硬體的最基礎階段,可系統與晶元問題已經成為不得不提前考慮的問題。」
的確,像SoC主控晶元一定也是XR產品實現控制和處理的核心,甚至於相比智能手機還有更高要求,然而眾所中高端XR晶元市場主要由高通佔領,國產品牌替代還有距離,即便在國產主控晶元領域已經誕生了全志科技、瑞芯微、晶晨股份等行業玩家,但性能差距仍在,最主要還是缺乏落地。
在操作系統方面也有類似的問題,國內除了華為有自己的鴻蒙外,其他玩家在這方面仍缺少建樹,只有極少數玩家開始著手進行這系統布局,如Rokid的YodaOS-XR。
總的來說,國產品牌所面臨的一方面是技術突破,「卡脖子」事件不得不再次警惕,即便當下中國在VR/AR領域專利累計申請量世界第一,但在核心知識產權、關鍵技術的較量上,吃過的虧還是太多。
另一方面對於現階段的國內賽道玩家來說,比較缺乏的可能還是「背書」,讓VR/AR設備成為ToC領域人人觸手可及的普惠科技,他們還缺乏如蘋果、微軟、Meta一樣的說服力。
說白了XR或許將與機器人、自動駕駛等技術成為改變未來的技術,能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或許就是最大的期待。
7月10日,羅永浩官宣其新創業公司 Thin Red Line(細紅線)的同時,還不忘調侃蘋果AR。他表示並不看好蘋果做AR眼鏡,因為平台革命的時候,新世界的霸主永遠不是之前舊世界的霸主。希望此次老羅能夠一語成讖,國產消費級產品真正意義上走向世界,XR或許是近幾十年最後的機會了。
03 結語
在20世紀90年代初,錢學森在閱讀文獻時注意到了「Virtual Reality」,將之命名為「靈境」。也留下了這麼一句話「靈境技術是繼計算機技術革命之後的又一項技術革命。它將引發一系列震撼全世界的變革,一定是人類歷史中的大事。」
如今世界也正因這項技術而改變。
作者:佘凱文,微信公眾號:智能相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