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區——位元組對內容的新迷思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位元組跳動的識區在上周引起了眾多產品經理、互聯網人的熱議,達到了一波下載小高潮,求邀請碼的人絡繹不絕。本文作者體驗了一周識區產品,對其進行了分析,與你分享。

今年1~2月時,有消息流出,說阿里和位元組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興趣社交試水,產品名稱分別為友啥和識區。前者瞄準了潮流好物的分享種草,繼承阿里的商品特性;而後者定位在內容社區,作為一種智能閱讀工具,在類似早期clubhouse的邀請機制下,於上周成功在產品的圈子裡贏得了關注。

識區的有趣與其區別於一般社區有關,它利用位元組內容的優勢,在UGC社區的發帖基礎之上,承擔了一些深度內容分發的功能。

有人說它像早期的即刻,類似RSS訂閱的體驗讓人能更聚焦在內容之上;也有人說這是位元組在今日頭條等內容平台成功的背景下,對抗信息繭房的新的分發策略。

很抱歉的是我個人沒有體驗過早期的即刻,僅淺層的了解到它類似豆瓣小組似的話題圈層的設計,不過我也可以想象它的有趣;而個人也是RSS忠實的擁護者,即刻產品經理寫的《RSS二十年》一文深得我心。在這種背景下我也就跟風體驗了一周的識區,就此想聊聊我對這款產品的看法。

一、基礎框架

識區這樣的社區產品需要從功能和內容兩個範圍去入手討論,通常來看,社區產品的整體功能架構大同小異,無外乎圈子、內容分發、內容瀏覽、內容發布等等,不過識區的內容與功能的結合卻稍顯獨特,其背靠位元組的內容資源使其功能做出了不一樣的可玩性。

當前識區的整體功能較為簡潔,底部菜單主要分為三塊,識區、推薦和點亮。

先說最簡單的。識區里每個帖子都可以進行點亮操作,相當於常見的收藏操作,底部菜單的「點亮」在此取代了末尾常用的個人中心設計,換成了純粹的閱讀收藏合集。

「推薦」內容即平台推薦內容,包括未關注識區內容和已關注的識區內容,二者摻雜組成feed流。除了常規推薦帖子之外,feed流還包括用以推薦其他圈子的「發現識區」。

「識區」為識區最核心的功能,一個類似豆瓣小組或百度貼吧的開發討論區域,用戶可以加入、創建或單純瀏覽不同識區,目前每個用戶最多可以創建3個識區,而加入的識區數未做約束,也暫無加入條件。

當前版本各個識區間有明確的分割,底部菜單」識區「選項實際為上次停留的識區內部,想要切換不同識區需要使用一個向右滑動的抽屜組件,該操作與常規多層級的展示形式和操作習慣差異較大,首次使用時很難得心應手。

從整體使用上來看,當前版本位元組團隊的重心可能在單個識區的創新上,個人覺得多個識區的內容和樣式只是個過渡階段。

二、是圈子又不是圈子

創建識區的用戶被稱為區長,目前許可權較為有限,無法對成員和內容進行單獨管理,只能使用通用的「舉報」。但另一方面區長又可以對識區的內容訂閱和篩選規則做出自己處理,相比之下,可以看出目前位元組給區長角色的設計是對識區內容訂閱的管理。

內容訂閱是識區圈子最為有趣的部分,實際上也是在我看來識區對圈子效用化的一種解讀方式。

區長在創建圈子的時候除了基礎信息,還需要選擇關鍵詞來設置識區bot,bot會自動根據關鍵詞自動添加訂閱源(今日頭條的內容賬號),在訂閱源內容更新時自動發帖,從形態上來看就像個RSS訂閱應用。

也就是說識區內即使未有用戶發帖,也會存有持續不斷的內容更新,當然這裡的內容和實際用戶在平台內發布的內容存在一定的差異。

從內容發布的功能來看,用戶在識區發布內容時可以選擇發帖和發布鏈接兩種方式,前者內容存儲和瀏覽都在識區內,而後者實際是解析鏈接跳轉得到的網頁內容,bot訂閱的訂閱源也是後者,只不過位元組對自家今日頭條的鏈接做了特殊的處理。

外部鏈接實際上是識區發帖的一個子集,但識區使用弔詭的交互和評論層級把二者模糊了,特別是bot發帖。

仔細來看,識區帶有鏈接的帖子有特殊的鏈接區域,點擊后直接跳轉至相應頁面,實際點擊帖子邊緣空白區域時才會進入本帖實際內容頁面,單純發布鏈接的帖子在點擊時直觀的感受就是打開了一篇文章(如果外部鏈接給到的是公眾號或者今日頭條這樣的)。同時更絕的是,識區把評論區也作為一個組件在打開外鏈的時候實時展示著,用戶在使用時感覺是對瀏覽的一篇文章在評論,實際是對一個有著外部鏈接的空白帖子在評論。

這種設計在既有外部鏈接又有本地文本的時候就比較詭異了,瀑布流中帖子的文本信息在用戶心理留下了印痕,但跳轉閱讀後文本信息卻不可見,對信息的「牽腸掛肚」使得二者的體驗斷層非常之大。

再說回bot,bot訂閱的是位元組自家的頭條號內容,相對其他外部鏈接,頭條號的外鏈頁面跳轉后解析有明確的賬戶主體信息, 點擊相關賬號,用戶可以將其加入自己識區的訂閱源,或創建新的識區。

再次說明,這裡的訂閱與識區的賬號體系沒有關係,而是頭條號,在當前版本下識區的賬號間沒有任何關注功能,用戶間的內容平攤在識區內。

簡要總結一下:

  1. 識區可以利用圈子完成類似話題小組的開放討論區,可傳播、可檢索,區長對識區有一定可控。
  2. 識區內容基於用戶和bot共同產生,bot內容背靠頭條號,是對頭條內容一種新的分發方式。
  3. 識區發帖模糊了內容主體和外鏈主體,嵌合了內容聚合的功能。

在這種激進的產品形態下,識區的圈子可以是興趣交流社區,可以是個人內容訂閱聚合器,可以是KOL新的私人領域,區長的角色可以給用戶足夠的想象空間。

三、RSS和優質定位

多樣的產品可能性下,也是對識區如何平衡和選擇的考驗,當前這款應用簡潔的設計之下還潛藏著多種亟待解決的問題。

從閱讀場景出發,當前版本的識區太過混亂,多樣的識區選擇和內容發布無法承載內容訂閱的閱讀體驗,其他用戶大量湧入使得低質內容佔據了大量篇幅,大肆破壞了安靜瀏覽深度內容的體驗。另外同類型的內容訂閱,也使得部分識區可能出現內容同質化的情況,單獨的識區內容瀏覽也顯得格外乾癟。

參考我自己常用的RSS訂閱,實際每天閱讀方式更多是當日更新,再類比公眾號的訂閱信息,後續識區必然需要一個綜合的訂閱展示空間,按照時間更新等方式聚合瀏覽。

那這裡如何和識區當前的推薦內容去平衡就值得考慮了,是把當前的推薦改為發現頁,還是將二者置於同層級切換篩選方式,需要去明確識區到底想要把這種想象的空間放在什麼方向。

此外,在當前這種外鏈模式之下,一如RSS時代新聞媒體對RSS的駁斥,外鏈的形式恐怕也會在招來一些人的反感。外部平台內容的曝光和評論留在識區里,並不一定是所有內容生產者都願意的,更不用說其他內容平台的抗拒。這種生態的平衡也需要一個解答。

在內容定位和用戶定外上,也需要識區去深思熟慮。就目前的觀察來看,多數用戶進入識區后非常迷茫。與公眾號訂閱用戶所處的觀眾角色,和豆瓣小組樓主與層主角色相比,識區開放給用戶的角色除了意識較為獨立的瀏覽者之外,還有處於一種疊加態的區長,在當前各識區瀏覽分層、bot功能「莫名其妙」的情況下,用戶對其想象力需要獲得足量的引導,而不至於落入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境地。

各種角色行為下優秀內容發布和訂閱,優秀用戶的案例和曝光,平台使用方式的引導和宣傳,後續的工作缺一不可。

四、新奇而未來可期

可以想象,對內容聚合功能後續的優化和對用戶主體,特別是區長角色的具象,是識區未來重點打磨的對象。

識區這看似比較雷同的功能表現,實際上有很多獨特的創意,充分利用其背靠頭條的內容推薦資源,實現了其他產品未曾想過的道路,從這一點來看,識區與即刻(至少我現在了解的)、豆瓣等興趣社區都不一樣。而識區相對一些類RSS訂閱應用所有的基礎的內容聚合又顯得更加開放和商業化,這可能是我把玩其感到新奇的主要原因。

而如果真的要說識區未來可能創造的價值,其完全有可能是新一代的文字內容社區平台,且它的形態可能更貼近大家想象中的百花齊放。在公眾號逐漸封閉遇冷,知乎、頭條等平台無法實現文字創作者私域想象,一個新的平台和更開放的閱讀、關注形式可能會獲得很大優勢。

P.S.

以上內容僅為一個產品小白一家之言,歡迎討論。

 

作者:叨叨石,公眾號:淺入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