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自習室里的眾生相也在訴說著一個個焦慮、恐懼與逆襲的故事。
互聯網的時代,為學習買單不是什麼新鮮事。前有把知識變成產品或服務以實現商業價值的「羅輯思維」們,現有賣「學習氛圍」的付費自習室。
付費自習室突然成了熱點話題。
從前幾天「付費自習室最低收費28元一天」的微博熱搜,到國慶假期期間付費自習室預約滿座,以及公眾媒體對付費自習室的關注,讓其一時成為討論焦點。
如果看過《請回答1988》,相信對付費自習室並不會陌生—— 一張桌子、一盞檯燈、兩邊豎起高高的擋板,就營造出了一個適合沉浸式學習的小小格子間。記者了解到,付費自習室主要針對備考人群(包括學生和社會人士),或有深度思考/閱讀需求的人群,為其提供一個類似咖啡館但又相對安靜、適合學習的環境。
其實付費自習室模式在日本、韓國以及中國台灣等已經發展地成熟,但被引進大陸的時間並不長,也不過是近兩年才被人熟知。
由於有針對性的用戶群體,看似進入門檻也不高(表面看一個空間、幾張桌子和椅子而言),這讓不少人嗅到商機,紛紛湧入,甚至掀起了一波「開店潮」。
一位付費自習室的老闆告訴說道,他是去年注意到的,當時北京才2家這類付費自習室,今年4月初,他打算自己做的時候差不多是10家,而現在應該有20多家了,並且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筆者在美團APP上搜關鍵詞自習室(北京),出來40多個,除去幾個無效搜索結果,經統計發現,目前在北京營業的這類創新型收費自習室有21家,其中一半以上是在今年9-10月才剛剛開始試營業,另還有6家即將開業。
而除了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成都、南京、合肥等多個城市也不乏這類自習室,且在天津、瀋陽、西安發展勢頭比北京更猛。
那麼「賣學習氛圍」的付費自習室能成為一門好生意嗎?
付費自習室眾生相——誰在為這門生意買單?
付費自習室里的眾生相也在訴說著一個個焦慮、恐懼與逆襲的故事。
付費自習室里來來去去的用戶,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他們大多是有明確目標,希望通過學習、考試獲取學歷、證書,進而擺脫現狀的職場白領,背後或許有一個共同的代名詞:上(jiao)進(lv)。
李想(化名)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白領,4月初剛剛過完28歲生日的他,想到未來突然感到一陣莫名焦慮。
從前沒什麼野心,覺得找一份工作,每個月有足夠花的錢就好了,如今工作多年,在公司還不上不下,隨時有被替代的危機。他已經2年沒有加過薪了,也不敢主動跟領導提,想要辭職,也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還要重新適應新環境……最重要的是他的學歷,讓他沒有足夠說走就走的勇氣。考研繼續升造成了他的唯一出路。
從5月開始,他開啟了穿梭在不同格子間的生活。每天下班之後,從公司的格子間走出,吃完飯,再散步走到公司附近的一家付費自習室,鑽進另一個更小一點的格子間,學習2個半小時,再坐地鐵回家……
李想的這種焦慮來自於外界和內心,並且具有普適性,可能不少人多少都能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不安於現狀,想改變又懼於改變,於是邊工作邊充電成了常態,其結果是各種為了學習而毫不猶豫的花錢,於是促成了一門「新生意」。
根據第一財經周刊發布的《2018年中國Z世代理想生活報告》,74%的受訪者會在閑暇時間「學習和課外自我充電」。源源不斷的職場白領考生正是付費自習室的最大客源。
數據顯示,2018年研究生招生考試共有超過11.2萬名考生在北京的57個考點參加考試;2018年北京註冊會計師考試的報考人數為15.3萬;2019年報考司法考試的人數接近4萬。
而截至2017年,全國公共圖書館數量僅為3166個,平均每46萬人口才擁有一家公共圖書館。美國在2016年便已有1.65萬個公共圖書館,瑞士更是每3000人就擁有一家公共圖書館。
學校、圖書館等公共資源緊張,在家學不下去,咖啡館等環境太吵……是大多數人選擇付費自習室的原因。
每天早上8點,小夢(化名)會準時出現在住所附近的一家付費自習室,為兩個月後的GRE考試做準備,她來自習室已經26天了。
「總體感覺不錯。主要是在家沒法靜下心。我是一個很需要儀式感的人,比如家裡就是吃飯、刷劇、睡覺的地方,學習一定要去圖書館或專門的自習室。我需要那種逼迫的學習感,這邊的氛圍可以讓我專註,複習效率也不錯,離家又近……」
而付費自習室的小小格子間不僅給了這群進擊的職場白領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也給了他們一個釋放情緒的出口(或者說除公司和住所之外另一個中間緩衝地帶)。
昏暗的環境、明亮的檯燈、只聽得見翻書或敲打鍵盤的聲音……「只要我坐在格子間里,不管是看書、玩手機、還是做其他的事,感覺就沒那麼焦慮了。」清子(化名)說。
清子是一名自由職業者,以前咖啡館是她的主要陣地,自從知道付費自習室之後,她就轉戰到這邊來了。一是方便,一般付費自習室里都配有儲物櫃、電源插座、無線網等,既方便又安全。二是,自習室的氛圍能讓她感覺到一種平靜,因此即便是不工作的時候,她也會去看看書、做點其他事或者只是單純發獃。
「就像上學那會兒,閑時也總會往圖書館跑,即便什麼都不做,也不會像待在宿舍那樣有罪惡感……」
雖然也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明明有那麼多免費的、安靜的地方,為什麼還要選擇付費自習室?而且學習也是一件靠自覺的事情,真有心哪裡都可以學得下去。
這就像,明明也可以靠自己看書自學,但各種培訓班和知識付費的課程生意還是做得風生水起的道理一樣。某種程度上付費自習室賣的也是一個「學習」氛圍,一個能讓你自律或緩解焦慮的出處。因此只要有焦慮的年輕人,只要有想提升自己的職場白領,付費自習室就有它存在的理由。
需求是真的,但能成為一門好生意嗎?
看似暴力背後,每個經營者都在混沌中摸索前進。
雖然付費自習室的用戶需求是真實存在的,也有很多人開始盯上這門生意,但要說它是一個創業的風口還為時尚早。進入門檻不高、複製性強、可替代性高、模式待驗證是目前付費自習室面臨的普遍問題。
筆者在走訪中發現,很多開辦自習室的老闆,曾經也都是備考一族,因為理解需求人群對學習場地的需求,因此將其發展成一門生意。
眼鏡(化名)是一位金融從業者,今年4月在準備CPA考試的時候,因為發現北京沒有合適學習的地方,乾脆直接租了一個地方開了一家付費自習室,不僅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順便能賺點額外收入。
相比於其他創業項目,付費自習室的前期投入不算太高。通常面積在100-200平之間,分隔成深度學習區、鍵盤區和公共開放區域,主要成本在於房租和前期的裝修設計。管理上,眼鏡開辦的這家自習室採用半自助的形式,人員上配有兼職和保潔做相關維持的工作。
眼鏡告訴筆者,雖然這段時間媒體的密集報道讓付費自習室備受關注,甚至有傳出自習室爆滿的消息,但其實是因為9-10月間是考試高峰期,CPA、司法考試都集中在這段時間,因此給外人產生一種這門生意可能很賺錢的誤解。
「最近隨著考試結束,人就少了很多。我們這邊高峰期的時候基本滿座,但目前每天的上座率可能才50%左右。」眼鏡說。
在他看來,現在大部分付費自習室的服務配套設施基本大同小異,要說核心競爭力基本沒有,都在摸索的狀態。雖然知道這個需求一直存在,但最終商業模式能不能跑通,比如定價與成本回收的問題(現在很多新開的自習室為了獲客價格會定的很便宜),考試周期性對空間上座率的影響等,還需要整年跑下來看是什麼樣的狀態。
另外還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比如自習室一般開在寫作樓或居民樓里,一旦碰上樓上樓下或周邊裝修,基本好幾個月就廢了。據眼鏡了解,之前有一家店就因為碰到樓上裝修,後來有1個月時間基本就免費開放了。
另一家也是今年4月份開辦的付費自習室負責人六六(化名)告訴創業邦,「這(付費自習室)看起來是一個低門檻的生意,但真正去做的時候會發現很難,很多細節性的工作要解決,真的需要非常精細化運營。我們到現在也還沒有實現營收。」
盈利方面,目前付費自習室普遍與健身房類似,採取預收費的會員制方式。消費者可以通過各自需求,辦理不同時長的儲值卡或月卡、季卡、年卡等。至於如何針對這部分特定人群做衍生的增值服務,拓展其他盈利方式,很多店老闆都表示,目前還沒什麼想法,先做好現階段運營、推廣、服務等工作。
而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不少付費自習室通常是合夥開的,合伙人各自還有本職的工作,即僅僅把其當成一個能為自己增加收入的副業。這些老闆們不敢全身心投入的「謹慎」背後,也透露著他們對這個行業初期的迷茫。
「也談不上什麼模式不模式的,其實這個跟咖啡館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針對的是那部分想學習的細分人群。我現在也沒有任何想法,因為剛開始,只是摸索經營的狀態。」另一家剛剛試營業5天的付費自習室老闆告訴創業邦,而他也是兼職。
當然也有把付費自習室這件事當成人生第一個創業項目來認真對待,並希望能做成一個連鎖品牌的,比如今年9月剛剛營業的有喵專業自習室創始人喵小姐(化名)。
在決定做付費自習室之前,喵小姐對這個領域做了較深度的調研,還去請教了比較早在上海做付費自習室的朋友(做了一年多,目前已經開了5家連鎖,並已實現營收平衡),認為這個行業未來五年之內在大陸還是會有較快速的發展。
且在調研的過程中她也鎖定了自己的主要服務人群——有考試需求的目標明確的職場白領,而非學生群體。一是學生能夠得到的學習資源並不少,二是學生群體的消費能力有限。且據喵小姐透露,雖然他們日常到店的學生群體佔到80%,但從總體營收來看,20%的白領可能佔了大概50%的充值金額。
相比其他開在寫字樓或居民樓里的付費自習室,這家自習室由一個廠房改造過來,有自己的門頭,面積空間上也比市面上的自習室多1倍(300平,105個座位)。但也因此,增加了前期投入,除了房租、裝修、相關設備,還包括廠房結構改造的費用等,總投入約120萬。
喵小姐告訴創業邦,這個投入成本算是行業內比較高的。目前店內有兩個全職,兩個兼職,如果不算上自己和丈夫的工資,那麼每月要做到6萬的營收,才基本可以實現當月收支平衡,但要覆蓋前期投入的成本還要扛相當長一段時間。
雖然上個月剛剛開業就做到了5-6萬左右的營收,但喵小姐依然感覺不是很理想。由於體量較大,即便周末店裡有四五十個人,也只有40%-50%的上座率,但如果放到其他店這已經是一個客滿的狀態了。
「從目前的上座率來看,最初我們對市場的預估有點樂觀,大家對付費自習室的消費意識可能還要一段時間的用戶習慣培養。」不過在她看來,這也是一個取捨的過程,座位代表著盈利能力。
「我們更怕遇到有客人但座位又不夠的情況。我也知道有些自習室為了賺錢一個月沒有限制地賣月卡、儲值卡,然後讓客戶自己去搶先預定座位,使得有些人交了錢卻沒有位置坐。因此即便我們有這麼多座位,也會要求店員每月銷售的月卡不能超過20張,短期內可能會對營收有影響,但長期來看,這是一件正確且有益的事情。」
對於這家店的未來規劃,喵小姐的計劃是,先完成客戶積累的過程,打造一個品牌和IP出來,再衍生相關的文創產品。另外她也希望未來這類付費自習室的模式能夠得到相關政策支持,比如租房補貼或教育行業的宣傳支持,畢竟終生學習正成為一個大趨勢。
喵小姐告訴筆者,相比南方的一些城市,北京從租房成本等方面來看,其實並不是一個理想的做付費自習室的城市。比如一個同等規模的店,在南方40-50萬就能做下來,北京則要翻倍還不止。也因此反而是南方的一些二三線城市付費自習室模式起來的非常快,並且很多做得比北京更早。
不過即便從全國來看,付費自習室的模式也還在初期的萌芽階段,都還處於探索階段。
喵小姐打算先給自己兩年的時間。因為從之前自己做的調研,結合一些反饋數據來看,基本上一線大城市這類付費自習室要兩年的時間才能夠打平一次性投入的成本,實現資金回正。
「從一開始進入這個行業,我就知道這不是一個可以讓你一夜暴富或幾個月就回本的事情,我知道自己肯定是要扛一段時間的。」喵小姐說。
作者:林翠萍,編輯:尹茗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uffpP2qcR3GqIw7u49zhpQ
本文來源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創業邦,作者@梁園園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