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正拼了命地卷影視業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所謂微短劇,是指單集時長不足10分鐘的網路影視劇。這些微短劇,狗血是真狗血,上頭也是真令人上頭,本篇文章就和大家聊聊微短劇是怎麼火的,以及它到底為什麼會受資本追捧,感興趣的朋友快來看看吧。

最近因為疫情,一直宅在家,那些每集三兩分鐘的微短劇替代了爛片,成了我的下飯菜。

倒不是說它們就有多麼好看了,只不過一集就這麼點時間,只消嗦幾口粉的功夫,就能看完一大半,拿來消磨時間正好。

這些微短劇吧,狗血是真狗血,上頭也是真上頭。

這一期內容,我想和大家聊聊微短劇是怎麼火的?它到底為什麼會受資本追捧?

一、微短劇的萌芽期

首先,我們得先明確下微短劇的定義。

所謂微短劇,是指單集時長不足10分鐘的網路影視劇。在2020年的8月,它被國家廣電總局正式收編,官方認證以賜名。

但其實,按這個標準,最早的一批微短劇應該是十來年前的《萬萬沒想到》。

這些時長大概在5分鐘左右的迷你網路劇也曾紅火一時,只是後來各大視頻網站打起了版權大戰才漸漸式微。

而微短劇換了個馬甲,捲土重來,靠的是各類短視頻平台的崛起。

如今的微短劇,主要由三類內容形式演變而來:

一是早期的創意短視頻。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辣目洋子的《扯客》系列。

不知道有多少同學還記得,在快手和抖音尚未成氣候之前,有一款用戶滲透率做到了第一的短視頻應用叫做「秒拍」。

2016年,剛剛從重慶大學新聞學院畢業的辣目洋子,和幾個小夥伴搗騰起了短視頻創作,在秒拍上接連發布了「奇葩男女」、「黑社會女老大」、「十二星座」、「經典劇集翻拍」等系列原創短視頻。

用今天的眼光看,這些短視頻完全符合微短劇的定義:時長短,而且有人設,有劇情,只是更像單元劇。

二是各類以段子、或是類似MV情節為主導的劇情號

像同樣成名於秒拍的 papi 醬,早期創作的那些短視頻,一個人的吐槽那就是一出好戲。

後來很多出身短視頻的網紅,都會走一人分飾多角之路,以「左鳳琴的快樂生活」為代表,一個人演完了醫院裡的百態人生,不比國產職場劇燃多了?

三是以視頻為主要表現形式的信息流廣告。尤其以網文廣告為主,看過「歪嘴戰神」的同學應該不少。

總的來看,這一階段相當於微短劇的萌芽期,雖然還沒有正式的概念,但一些內容創作已經具備了微短劇的雛形。

而整個市場也充滿著野生的草莽氣,因為很多創作人員、創作團隊大多都是草台班子,有些是個人創作者,有些是MCN機構。

不過,也恰恰是因為很多人最初是抱著邊玩邊創作的心態,使得微短劇的內容基因里就自帶「接地氣」三個字,換句話來形容,就是有點土。

有很多可能細節都不經推敲,但沒關係,觀眾的預期也低呀。

二、專業團隊的入場

微短劇發展的第二階段,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專業團隊的入場,產業開始升級,這也是微短劇走向成熟化和逐漸紅火的開始

所謂的「專業團隊」,指得就是以優愛騰芒為代表的長視頻網站,以及一些影視公司,而在這背後少不了資本熱炒。

2018年11月,愛奇藝聯合浩瀚娛樂推出了首部豎屏劇《生活對我下手了》。編劇和導演是開心麻花的簽約藝人烏日娜,主演之一是已經憑短視頻闖出一些名堂的辣目洋子,並且還找來了麻花系的馬麗、王成思等演員客串撐場子。

2019年6月,騰訊大張旗鼓地推出了單集時長1—10分鐘之內的「火鍋劇」;緊接著,優酷專門開闢了短劇頻道;芒果TV則推出了「大芒計劃」,著力打造「下飯劇場」;而快手則在同一年上線了「快手小劇場」,將此前的各類短劇創作都歸攏到同一個門類之下。

短視頻正在卷死影視業

直到2020年的8月,官方為「微短劇」正名。如果說,此前還只是各家平台、各方資本憑著對市場的預判大亂斗,那麼自從微短劇有了主流的身份之後,資本的投資熱情明顯拔高了一個梯度,開始逐步加碼布局。

快手升級了「星芒」計劃,抖音也高調入場,發布「新番計劃」,並聯合眾多影視公司,像徐崢主控的真樂道、大鵬的他城影業、綁定了田羽生等眾多編劇、導演的新聖堂影業,還有華誼創星等,共同製作微短劇。

短視頻正在卷死影視業

優酷也發布了「扶搖計劃」,騰訊有「火星計劃」,反正各個平台的各類扶持計劃,就像是囊括了宇宙星辰,聽起來都是牛逼哄哄的,你也沒必要去琢磨清楚,因為大同小異。

短視頻正在卷死影視業

總結起來,不過是一套標準的互聯網打法:資本扶持+流量傾斜,為的是儘快炒熱這個賽道。

「10億資金、百億流量」的口號只要喊下去了,甭管最後落到實處的資金和流量有多少,大家卯足了勁都在同一時段大力主推,再加上此前已有幾年時間的積澱,這還奶不成也說不過去。

僅以去年7月快手發布的數據來看,其粉絲數破100萬的短劇作者接近1400人,而粉絲數超1000萬的作者超過30人,而在平台上累計參與短劇創作的總作者數超過了6萬人。

短視頻正在卷死影視業

在此之下,去年Q3季度,在快手上觀看量超過1億的系列短劇就超過了850部,此外還誕生了一些常常上熱搜的出圈之作,比如《這個男主有點冷》《秦爺的小啞巴》以及最新的《長公主在上》等等。

微短劇的發展路徑讓我想到了很多年前的網大。

大概是在2014年左右,網大同樣是以低門檻、低成本的姿態進入到影視行業,從野生的創作者主導到正規軍下場,從粗製濫造的魚龍混雜到去蕪存菁之後向精品化靠攏,對比來看,如今的微短劇在走的路何其相似。

三、為什麼吹捧微短劇

那麼,為什麼大家都要這麼吹捧微短劇呢?

首先是因為疫情。

疫情對影視行業的影響也是肉眼可見,劇組無法正常開機,拍攝完的影視劇也沒法如期完成後期,製作需求更低的短劇就進入了投資人的視野。

其次,短視頻平台已經是人們最主要的娛樂方式之一,另一邊,長視頻網站多年來深陷虧損泥淖,迫切需要找尋新的業績增長點。

可以看到,不管是外因還是內因,無論是影視公司,還是短視頻平台,或是視頻網站,這一切因素都助推著他們將更多的目光投向微短劇。

而且短劇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全方位的短。

從周期上講,一部短劇可能從整個的劇本創作、到立項審核再到上線,不過三兩個月的時間。尤其是拍攝,基本上十天半個月就解決了。

這也就決定了微短劇的成本相對較低。尤其是一些主演連小網紅都算不上的微短劇,早期能有10來萬投入已經算多的了。

一些朋友提及:基本在正常情況下,百萬以內拿下一部微短劇妥妥的。因為大多數微短劇的製作團隊,往往一個人得干好幾個人的活;演員不夠,親朋好友來湊。

總之,各類支出是能省則省。

不過,當下隨著越來越多資本下場,明星及大牌影視公司的參與,微短劇的製作成本也有越來越高的趨勢。

像此前抖音聯合粒粒橙傳媒、真樂道聯合製作,由金靖主演的《做夢吧!晶晶》,官方說法其成本達到了1000萬。

前段時間在騰訊上線的《拜託了!別寵我》甚至有2000萬的成本。對此只能說,貴行業是真不吸取教訓,又要開始卷了。

至於這些微短劇的內容品質,大家也都知道,刷短視頻最大的作用是殺時間,所以,能夠脫穎而出的都是那些有高能反轉和密集爽點的,只有這樣才能抓人眼球,在萬千視頻中不會被我們一劃而過。

也正因此,最受歡迎的微短劇題材無外乎高甜瑪麗蘇、以及霸道總裁,或是快穿復仇之類的,主要突出爽感,再打打顏色的擦邊球,以CP來炒熱度。

你鄙視也好,不愛看也罷,但不妨礙這就是最火的一套微短劇內容模板,因為這些內容往往瞄準的是最脆弱的人性。

偶爾也會有些新鮮的,比如像《大媽的世界》這樣以「中老年人」為主角,關照現實的,但在市場上這樣的也是極少數。

四、變現渠道

事實上,大多數微短劇都是改編自網文小說,而且是那種閱讀量並不高的腰部、甚至是底部小說。

對於資本而言,恰恰需要的就是這種投入低、能量產的內容。但不管資本多麼熱情,一個產業能不能跑通,最關鍵的一點,還得看它的變現渠道。

以目前的市場形勢來看,分賬是微短劇最基本的變現渠道。

優愛騰為了鼓勵大家創作,早在2019年就推出了詳細的分賬規則,這兩年也都在不斷調整和更新;快手在2020年也首創了流量分賬模式。

總之,不管各家的分賬是根據點擊量還是完播量來計算,亦或者在單價上有所區別,主要也是為了讓利給創作者,這樣才能有持續不斷的產出。

但任何行業都講個二八法則,不同的微短劇,分賬收入的浮動區間極大。

去年上半年,優酷分賬最高的微短劇是《拜託,快結婚吧!》,收入為300萬;而業內首部分賬破千萬的是在騰訊播出的《大唐小吃貨》。

總而言之,要是能單靠分賬賺錢,這些長視頻網站也不至於花大心思來搞微短劇了。

所以,就有了第二條變現渠道,廣告植入

千萬成本的《做夢吧!晶晶》,顯然沒有拿到千萬分賬,但好在其有周大福、百歲山等品牌的植入廣告,可以抵消很大一部分成本。

憑藉《長公主在上》而人氣大漲的主演之一圻夏夏,在最新發布的一些短視頻中,不乏有TF、YSL、歐萊雅等美妝品牌植入。

另外的一種品牌植入,則是走全權定製路線

以《今日菜單之真想在一起》為代表,這是蒙牛臻享和開心麻花合作的一部品牌定製微短劇。很顯然,製作成本的大頭被植入成本給覆蓋了。

短視頻正在卷死影視業

不過,像這樣的定製劇目前不算太多,而廣告植入也得看品牌方的意願,畢竟在這麼短時間內的曝光是否值得,也是他們需要考量的因素。

相比較而言,或許做電商才是目前這些微短劇最有錢景的賺錢之道。

比如主演過《權寵刁妃》等多部古裝題材微短劇,有「古風一姐」之稱的御兒,在直播帶貨領域做得風生水起,2020年的直播單場最高成交額達到了127萬多元,去年場均則有近150萬元。

不管是沒簽約的網紅個人,還是背後的MCN機構,都可以憑此來完成商業變現。從這個角度來看,微短劇不過是他們用來漲粉的另一種渠道,賣貨才是真。

而時至今日,這些短視頻平台也已經發展到了存量內卷的時代,需要微短劇來留住用戶,這或許也是他們大力扶持微短劇創作的原因。

至於影視公司,可能他們的野心更大。

像我前面說的,很多微短劇改編自不知名網文。網文平台需要微短劇的熱度來為自己旗下的小說提升知名度,同時微短劇的製作,也幫他們消化了庫存。

最典型的就像《秦爺的小啞巴》,其小說閱讀人數在破圈后的第二天就實現了515.3%的增長,作品日收入漲幅達到了194.4%。

而影視公司則是黃雀在後,一方面他們踴躍參與其中,另一方面,他們也緊盯著各方動向。如果某部微短劇大火,他們大可以助力其成為頭部IP,就不愁之後更大投資、更多產業聯動的IP化運作,這也算是在新的市場環境之下的一套生造IP之法。

所以,與其說微短劇是一個新的內容賽道,倒不如說是一個還不錯的流量工具。

熱炒微短劇的各類公司、各方資本,是各有私心、各有所圖。

至於微短劇未來是否能成為獨立的有影響力的內容賽道,大家真的在意嗎?

在如此多變的世道,能抓住這波風口賺一筆的,已經是一頭快樂到飛起的豬了。

參考資料:

1.《微短劇的「前」與「錢」》 劉爻寒

2.《霸總、狗血的微短劇,引來長短視頻平台豪賭,它能賺到錢嗎?》 AI財經社

3. 《微短劇「生意經」:分賬不是解法,賺錢還靠「捧人」》 深響

作者:IC實驗室;公眾號:IC實驗室(ID:InsightPlusClub)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8eU8OZZATBbFgCWBUzoRgA

原標題:短視頻正在卷死影視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