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雙11,只薅羊毛不花錢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又到了,作為消費主力軍的年輕人呈現出了哪些購物特徵?又是如何薅羊毛的?當「薅羊毛小能手」遇上「算賬商家」,會發生什麼?本文深度分析年輕人今年雙十一的購物特徵,一起來看看。

一年一度雙11,最大的狂歡屬於羊毛黨。消費降級的年輕人,嘴上喊著「不買立省」,薅起羊毛來絕不手軟。

有人為了買到最低價,多渠道比價做數學題,單價精確到每毫升;有人沉迷羊毛群組,每天花幾小時研究買法,訂單金額絕不超過20塊;有人專薅茅台和金條,每天準時預約搶購,轉手一賣賺差價。

「薅羊毛」的另一面,是「不買」。面對各種打折、滿減、秒殺的誘惑,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無動於衷,每天三問自己:真的需要嗎?適合我嗎?有替代品嗎?

實在說服不了自己,就去社交平台「求拔草」「求罵醒」,讓網友們給自己列出數十條「不買」的理由,這一套流程下來,要是還想買,多少都得帶點負罪感。

不過,當「薅羊毛」的隊伍日益壯大,它也可能是消費主義的另一個「糖衣炮彈」。越來越多人發現,薅羊毛搭上了很高的時間成本,還可能承擔一定的信息泄露或交易糾紛風險,最重要的是,當初那些9塊9「薅」到爽的東西,最後極有可能被扔進垃圾桶。

一、羊毛黨的雙11:薅折扣、薅便宜、薅差價

儘管大家都說大促沒有真實惠,很多年輕人仍覺得,雙11,是一年裡網購最划算的時候。

當然,前提是,要會找折扣、薅羊毛。

周周今年雙11的第一筆訂單,是她期待已久的北京環球影城雙次票。「雖然是淡季,但覆蓋多個周末包括聖誕節,528元的價格,相當於旺季單次票的一半。」

「我去過5次環球影城,從來沒有買過正價門票。」周周稱,只有等到這種「薅羊毛」的機會,她才會下手。當然,薅羊毛並不總是這麼直接簡單。雙11預售開始前,新宇早早地列好了購物清單。

即便東西沒幾樣,她還是花了大把時間去比價。就拿某款眼霜來說,她充分比較了李佳琦直播間和「中免日上」「CDF會員購海南」小程序的優惠機制,價格精確到每毫升,「李佳琦雖然單價不是最便宜的,但有其他贈品,加上後續的滿減和品類券,應該是最划算的。」

不過,在羊毛博主的指點下,她找到了某視頻APP會員專享的優惠券,最終以更低的價格在線上免稅平台下了單。

新宇說,雙11的優惠券不局限於電商平台,各類視頻、銀行、外賣甚至通信APP和小程序,都會推出大量其他購物渠道可以使用的優惠折扣,疊加下來經常會有羊毛價。「只要功課做到位,總有羊毛可以薅。」像他們這樣的年輕人,如今踐行的消費觀是,「可以買貴的,但不能買貴了」。

還有一些年輕人,只薅真正的低價羊毛。「今年雙11,我的訂單里就沒有超過20塊錢的東西。」資深羊毛黨Sunny,最近每天通勤路上、午休時間、睡覺前都要摸出手機,點進購物小組和羊毛群看「作業」(指優惠的渠道和買法)。

她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必須要買的東西,下單隻是因為價格夠便宜,最近薅到的就有,十幾塊錢一箱的抽紙、幾元一斤的洗衣液以及各種9塊9的大牌護膚品小樣,購物渠道多是旗艦店的試用入口、天貓超市和拼多多。

Sunny分享稱,雙11期間,很多美妝大牌為了促銷量,會放出很多低價試用裝,多用幾個賬號下單就能以兩三折的價格薅到正裝的量;日用消耗品在天貓超市買最划算,因為平台會放出大量優惠券和可以抵現的返卡;網紅店賣的衣服鞋襪,以及許多由代工廠生產的品牌零食,都可以去1688找「同源廠家」。要是遇到優惠券設置錯誤,還有機會薅到「神價」。

Sunny稱,雙11商家出現bug的概率是最高的,所以要盯緊羊毛群組看消息,「當然,下單的人越多,商家不發貨的幾率越高,但通常都會給到一些補償,也不虧。」她的這些薅羊毛經驗,都來自豆瓣購物小組,那裡聚集著幾十萬像她這樣的羊毛黨,最大的一個小組,人數多達41萬。

薅羊毛,還被一些年輕人當作快速「搞錢」的副業,比如,搶茅台、金條、iPhone14等稀缺或保值商品,轉手賣出賺一筆差價。一瓶茅台酒轉手的利潤,低則一兩百,高達上千元。大促期間,有些平台放出大額優惠券,差價就賺得更多。

臨近雙11,社交平台上的「搶茅台」攻略都多了起來,沉寂已久的黃牛羊毛群也復活了,群主開始指揮群員們前往各個平台搶券、預約下單。對雙11感知度和參與度最高的,或許就是這些準備大展身手的羊毛黨了。

二、薅羊毛絕不手軟,花錢免談

對很多年輕人來說,雙11就像一個放大鏡,因為商品數量和促銷力度的增加,把「薅羊毛」的快樂放大了數倍。這種在過去或許會被稱作「貪小便宜」的行為,現在很少有人難以啟齒,反而被引以為傲。

畢竟,在消費降級的當下,省錢、攢錢,才是這屆年輕人的主旋律。薅羊毛,也不僅僅是在雙11,更是許多年輕人的日常操作。比如,點外賣,只會用美團和餓了么紅包的人,是薅不到羊毛的。

「可以去『建行生活』APP,每天都有限時搶的無門檻外賣券,有的額度高的,自己用不上還能低價賣出去。」Sunny說,光是這樣一個交易帖,在某購物小組一個多月就蓋了8萬層樓。又比如,買生活用品,根本不需要等到大促囤貨,也不需要蹲大主播直播間。

「抖音商城低價秒殺專區和拼多多百億補貼專區,每天都會定時上新並彈券,沒事看一看,總能發現可以囤貨的。」如果說「薅羊毛」是消費降級的A面,那B面就是「不買」和「少買」。

博主「省錢大王小圓」已經三年沒有參加過雙11了,她經常在社交平台分享關於省錢和存錢的小技能,不到一年時間,吸引了超4萬粉絲關注。

今年雙11,她的「不購買計劃」是,「猶豫的、已經有的、不符合生活習慣的、沒使用過的、湊單的、因為打折想買的,通通不買。」「購物前問自己六個問題,是必需品嗎?是需要還是想要?有其他替代品或囤貨嗎?適合我嗎?有其他成本嗎?不想要了怎麼處理?」

她的觀點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有粉絲評論稱「自問自答完,購物車已經清空了。」

「怎麼勸自己別買」 來源 / 小紅書

新宇坦言,與往年美妝、衣服、日用、家電等各個品類「火力全開」,一共花出去兩萬多相比,今年她要收斂得多,「一台咖啡機、一瓶眼霜、一年一度給爸媽的體檢卡,只有這些。」過去每年大促必買的護膚品,今年幾乎都被她踢出了購物清單。

「最近一次搬家的時候,收拾出了一箱正裝囤貨和贈送小樣,要麼沒來得及用,要麼就過期了。」當下她就信誓旦旦地告訴自己,以後一定要用完再買。

原本,她還準備了2000元預算,買一台無線吸塵器,「但在做了許多功課後發現,我租的房子每個月有上門保潔服務,自己每周再打掃一遍,用以前買的普通吸塵器清理地毯,就足夠了。」

最近剛搬進新家的小豆,在添置家用電器時,也把烤箱「開除」出了購物清單,「有了空氣炸鍋,烤箱就比較雞肋,加上工作忙出差多,估計很少有機會使用。」像他們這樣刻意控制消費慾望,已經成為當下年輕人的潮流。

豆瓣「不要買| 消費主義逆行者」「摳門女性聯合會」「喪心病狂攢錢小組」里,充斥著年輕人「求拔草」「求罵醒」的帖子。一篇名為「雙11大家都付定金了嗎」的帖子里,沒付定金和付了定金的人數比例是5.5:1。

選擇沒付定金的人要多得多 來源 / 豆瓣

被拔得最多最狠的品類有,各類電子產品如手機、相機、平板電腦,小家電如掃地機器人、投影儀、破壁機,以及各種鞋服和美妝產品。

有人分享自己的不買清單,包括奢侈品、營銷出來的品牌和需求、廉價但不必要的小物件、所有穿不出門的衣服和鞋、不會讀的書、退而求其次的東西等。

更有人總結,「除了日用消耗品和有產出的智力投資,其他一概不買」。

三、你在薅羊毛,「羊毛」也在「薅」你

喊著「不買立省」的年輕人,薅起羊毛來卻不亦樂乎。但從成本和回報的性價比來看,薅羊毛,也有可能是另一種形式的消費主義陷阱。找羊毛、薅羊毛,首先是一件時間成本巨高的事情。

「我現在每次要買什麼東西,第一步是把商品詳情里能領的券都領了,第二步是到對應的返利軟體看看有沒有隱藏券,第三步是去其他電商平台搜同款比價,第四步是去羊毛群組看有沒有現成的作業『查漏補缺』,最後才能回到購物車安心下單。」Sunny稱,這一套操作下來,就給至少五個APP貢獻了日活流量。

即便是有人分享了優惠買法,「抄作業」也是相當費功夫的。但凡是羊毛,幾乎都不可能直接領券下單,「薅一單羊毛,得花上至少半小時。」遇到雙11這種優惠機制複雜的,就更頭疼了。

Sunny所在的豆瓣購物小組,最近有組員分享天貓雙11預售訂單的計算公式,要算上定金、商品券、品類券、跨店滿減券、消費券、88VIP折扣,最終按商品標價占訂單總額的百分比分攤到每件商品上,才是實際需要支付的價格,最多能達到預售價的6折。

網友列出的雙11優惠計算公式 來源 / 豆瓣

「這種演算法要理解都費勁,更別提跟著做了,我選擇放棄。」

即便身經百戰,Sunny也不得不承認,有些羊毛,自己薅不來。大促期間,趕來「殺時間」的,還有各種可以領券分紅包的電商小遊戲。「每天都得一一簽到打卡做任務,參加吧,一不小心半個小時又過去了,不參加吧,等出現好價你買不了時就會悔不當初。」

社交平台上,像Sunny這樣為了薅羊毛搭上睡覺、工作、學習時間的年輕人,一抓一大把。「一直在找活動優惠滿減,好像走火入魔了一樣,好像省錢了又浪費了時間,痛並快樂著。」一位網友稱。除了耗時,薅羊毛也要承擔一定的風險。

比如,羊毛黨最常見的一種買法是為了使用滿減優惠券,需要在不同的店鋪拼單再拆單,留下需要的、退掉不需要的,但次數多了,有可能會被平台監控到賬號異常,導致被限制下單或領券,得不償失。

此外,許多APP和小程序為了拉新,通過跨平台發放大額優惠券的方式吸引用戶註冊,也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風險。而陌生人之間的拼單式「薅羊毛」,也可能會產生更多的交易糾紛。如果說時間不值錢、風險是概率事件,那麼更多羊毛黨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薅回來的羊毛,並不會都像想象的那樣「真香」。

Sunny坦言,在自己四年的羊毛黨生涯里,大約只有30%是真物美價廉的,另外70%,要麼是劣質商品不好用,要麼是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上或者用不完。「為了薅而薅的羊毛,大部分的結局是過期扔進垃圾桶。」

最近正在實踐極簡生活的悠悠說。她也曾經跟著羊毛群組薅過一些價格很好的商品,「比如9塊9五套的旅行洗護套裝,5塊錢的一次性毛巾,還有一堆的護膚品片裝小樣,覺得旅遊或者出差時肯定派得上用場,結果一年到頭了根本沒出過城。」最近搬家,她收拾出了這些堆在各個儲物櫃里的「羊毛」,拍照發到了社交平台上稱,「再也不薅了。」

多位受訪者也都認同,每個人的時間價值、風險概率都不一樣,羊毛薅得划不划算,自然也因人而異。不過,在沉迷薅羊毛的時候,多問問自己需不需要、有沒有用、值不值得,總是沒錯的,「要不然,你在薅羊毛,『羊毛』也在『薅』你。

作者:吳嬌穎;編輯:金玙璠

來源公眾號:開菠蘿財經(ID:kaiboluocaijing),關注直播電商、新消費,專註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