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作畫大火成就人均藝術家?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關於AI取代人類的話題一直存在,近來,越發火熱的AI繪畫也步入了人們的生活,甚至威脅到了人們的工作。AI繪畫逐漸進化,衍生出了更多商業模式。AI繪畫的發展如何?與人類繪畫有何差異?誰將會被取代?

自從「阿爾法狗」打敗職業圍棋選手柯潔之後,關於AI何時能夠替代人類工作的猜想就從未停止過。

雖然從智能語音交互、自動駕駛到人形機器人,AI在能力和外觀上逐漸與真人越來越像。但有人堅持認為,諸如繪畫等需要藝術創造力的工作很難被AI掌握。

如今隨著AI作畫的不斷進化,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了來自人工智慧的威脅,並且以不同的方式挖掘出AI作畫的商業價值。

一、AI的「名分」

不久前,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上,一幅名為《Theatre Dopera Spatial(空間歌劇院)》的畫作因為其復古的筆觸細膩的色彩,贏得了藝術創作比賽的第一名。隨後「作者」在社交媒體自曝,該幅作品只是用人工智慧Midjourney生成的AI畫作,這引發了一眾專業畫手群嘲。

頗為有趣的是,畫手們並未對畫作的筆法、構圖、色彩等體現繪畫技藝的部分進行分析和批評,引發討論的關鍵是使用AI作畫的創作者,是否配得上「作者」的身份來參賽。還有畫手擔心「自己向別人提到數字繪畫的時候,會被認為只是按下了一個網頁按鈕或是在文本框里敲下一段提示詞。」

事實上,最初的AI作畫想要獲得一幅令人滿意的畫作並不簡單。AI作畫的早期形態,需要創作者使用線條來勾勒出畫作的基本輪廓,AI再根據自己對線條輪廓的理解生成抽象圖形。

某種程度上,這一階段的AI作畫更像是一種能夠自動識別繪畫內容進而匹配素材生成畫面的筆刷工具。並且由於AI本身不具備和人一樣的「審美」能力,因此早期的AI畫作即便是在抽象藝術的範疇里,也很難讓人稱之為藝術。

至於目前廣泛使用的AI作畫平台,其作畫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向AI提供一連串的「提示詞」,再由AI生成圖像。而為了獲得滿意的作品,創作者們通常需要根據生成的內容反覆進行「提示詞」的調整以修正結果。也正是因為這種「作畫」方式,讓親自動手創作的畫師們拒絕承認AI畫作創作者的「作者」身份。

在大眾認知中,人們評價繪畫藝術時,常常會集中討論畫作的風格、創意或者是作者想要通過圖像來表達的思想,而鮮少關注作畫的基本功。但這並不代表,畫師們苦練數十年習得的技法和經驗沒有價值。歷來在藝術領域獲得極高成就的繪畫大師和藝術家們,都擁有極其深厚的基本功。而且在繪畫技巧之外,很多畫家還會對不同材質的畫布和顏料所體現出的肌理和色彩差異瞭然於心。

時下的數字繪畫已經成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但畫師們仍然需要紮實的基本功和對長期積累的對繪畫藝術的獨特理解來創作作品。而直接採用AI作畫的創作方式,直接跳過了經驗積累的環節,對繪畫的基本功卻不做任何要求,這也讓畫師們「十幾年的功力」變得毫無價值。

有畫師一語道破問題的關鍵,認為AI畫作創作者在名義上並不能稱為「作者」,是因為輸入「提示詞」的過程,本質上和委託另外一名畫師來完成作品的方式並沒有區別。即便是AI作畫過程中反覆修改「提示詞」也需要耗費相當多的時間成本,但這並不會成為給作品提出更高評價的理由。

二、藝術性被質疑,但商業價值已凸顯

雖然藝術家們至今仍對AI畫作獲獎的事件以及創作者們的身份反覆提出質疑,但AI畫作的商業價值已經有所顯現。在海外社交媒體平台,不少網友分享了自己使用AI畫作製作的「周邊」產品,包括合成背景的親人照片、帶有達芬奇手稿風格的筆記本以及塔羅牌。

鑒於AI作畫逐漸受到網友們的關注,以及AI作畫需要提供有效的「提示詞」以獲得滿意圖像的生成機制,目前也出現了一批專門提供「提示詞」的公司。

針對國外常見的Midjourney、DALL·E 2、GPT-3和Stable Diffusion等AI作畫應用,一家名為PromptBase的公司提供了「提示詞」交易的平台。用戶不但可以上傳「提示詞」作為交易的對象,也可以花費1.99美元購買一個「提示詞」。而PromptBase從每筆交易中收取兩成的服務費。根據PromptBase創始人Ben Stokes社交媒體賬戶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25日,PromptBase已經擁有2500名用戶。

此外,藝術收藏行業也開始挖掘AI畫作的價值。劍橋大學旗下的Art AI項目,以歷史中的上百萬幅藝術收藏品為基礎,接入機器學習生成AI藝術藏品。該項目還包括一套查重演算法,用來剔除生成的AI畫作中與歷史藏品高度雷同的作品,確保了最終得到的每一幅作品都具有獨一性。

與藝術藏品有異曲同工之妙的NFT,也早早地將AI畫作引入其生態。Art AI開發的Eponym演算法,能夠直接生成抽象藝術畫作鑄成NFT,其在知名數字藏品社區Opensea上,已經吸引了數千名粉絲。

在國內,AI畫作雖然還未真正成為一種流行,但已經產生了本土化的變現方式。驚蟄研究所觀察到,目前在短視頻平台上,有一批專門教授如何使用AI繪畫工具生成壁紙,再上傳到壁紙小程序變現的賬號。

這些賬號通常會在短視頻或直播中提到,之前的學員通過AI繪畫壁紙已經獲得了不菲的收入,以此吸引圍觀用戶進群購買課程,但實際上的收入或許與買課用戶的期待有著明顯的差距。根據創業邦的報道,有用戶反饋自己做得最好的賬號一個月也只賺了3600多元,與授課宣傳中提到的一兩萬收入相去甚遠。

當然,AI畫作也並未被當作一種非主流藝術。知名媒體《大西洋月刊》的八月刊以及《時尚芭莎》的十月刊,先後採用了AI畫作為文章配圖。作為圖片消耗大戶的媒體平台,能夠接受AI畫作成為其素材,或許也意味著未來會有更多AI畫作能夠通過成熟商業渠道完成變現。

三、誰會被AI取代?

其實,現階段的AI作畫充其量只是一種圖像處理的技術手段,對於真正想要通過作品來表達思想或理念的藝術家們來說,AI作畫不過是效率工具,取代不了所有的創作過程。

簡單來說,以圖像為最終呈現形式的藝術創作,本身也包括學習和創作兩個部分。藝術家需要通過藝術理論和技法的學習,積累經驗和技藝,形成對審美的獨特見解,然後再通過創作進行藝術表達。AI作畫則是直接通過分析藝術家們的成果,從中總結出優秀藝術作品的特質,再經由人們給出的「提示詞」進行有機組合。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人類藝術家在自我學習中掌握了從0到9共計10個數字,再通過10個數字的排列組合進行藝術表達。而AI作畫,則是從藝術家所創作出的排列組合中,拆解出從0到9的10個數字,再根據「提示詞」給出的要求,重新排列組合生成作品。

二者相比,人類藝術家在積累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理解和藝術表達風格。但在創作過程中,因為個人生產力有限,所以存在低效的問題。而AI作畫,因為無法形成自己的理解和風格,需要藉助「提示詞」補足創作靈感和方向上的欠缺。不過,基於AI超越凡人的計算能力,AI作畫在創作效率上要遠遠領先於人類。

有業內人士提出,如果藝術家採用AI作畫,恐怕就能同時解決藝術風格和創作效率的問題。但是就目前而言,這並非是一個好方法。原因在於,絕大多數的AI作畫應用都採用了「提示詞」作為生成作品的關鍵要素,而藝術表達有時是難以用文字來概括的。「成為藝術家之前先成為文學家」,這樣的要求未免拉高了藝術創作門檻。

「所以,AI作畫目前也只適用於製作有明確風格、場景或者元素的圖像內容,比如各種平面和網路媒體,以及廣告圖片素材的製作。」就職於某大型動畫製作公司的原畫師楊柳告訴驚蟄研究所,目前已經有相關設計公司在日常工作中使用AI作畫,但並非直接採用AI的作品,而是提供創意思路和風格參考。

「人類無法想象出從未見過東西,AI作畫也是如此,但是AI可以積累遠遠多於人類的素材,所以用來提供創意方向和風格選擇會有不錯的效果。」楊柳還表示,AI作畫在抽象風格內容的表現,也能滿足許多對題材要求和內容關聯度不高的基礎需求。「比如我現在需要一個星空主題的背景素材,AI就可以同時給出很多個選項,而且還是獨一無二的,我可以在這個背景素材的基礎上再進行創作。」

楊柳表示,雖然目前一些AI作品也很驚艷,也根本分不出是AI還是真人創作的。但以藝術層面來看,這只是機械的行為。「藝術為人類服務,但也是人的精神表達,如果只是歸納總結再排列組合,就會缺少靈魂。相反,如果只是對審美和創作效率有要求,那麼AI作畫就會成為一種高效的商業工具。這樣看來,提供圖片素材的版權網站或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面對人工智慧的到來,一部分原本需要人力來完成的工作被AI替代已經是正在發生的事實,但也不必過於擔心會被AI搶了飯碗。說到底,任何科技的進步都是以提高社會生產力為目標做出的努力,AI的誕生只會讓人類免於被重複性、低價值的工作剝奪時間。

正如人類可以創造出替代人類工作的人工智慧,卻唯獨無法將這份創造力賦予AI。技術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以戰勝人類為目的,相反AI的誕生只會讓人類擁有更高的工作效率,來享受更幸福生活。

打敗柯潔的阿爾法狗固然令人畏懼,但是如果圍棋只剩下精準的智能計算也將毫無樂趣。

*為保護受訪者隱私,以上均為化名

作者:小滿

來源公眾號:驚蟄研究所(id:jingzheyanjiusuo),探索發現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