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與安防融合是大勢所趨,但隨著企業的走到前台,AI安防將迎來更多的場景挑戰和用戶檢驗。
疫情期,AI測溫徹底把AI安防帶火了。
安防是AI落地較早的一個領域,不過前期AI安防主要面向的是B端、G端市場,所以消費者相對不熟悉。而隨著AI技術新月異,AI測溫、AI攝像頭、巡防機器人等等AI安防產品層出不窮,消費者加深了對AI安防的印象和了解。
特別是在疫情大考中,公共衛生安全保障需求激增,加快了AI測溫設備快速落地。而從AI測溫設備的研發到投入使用,我們可以看到公共衛生設施需求的增大、新技術的成熟應用,給安防行業帶來新機遇,AI安防藍海更加廣闊。
AI測溫火了
疫情發生后,體溫成為判斷是否感染病毒的條件之一,測溫產品跟著脫銷。網路上現實中,關於測溫的段子頻出,有人怒斥不良商家發國難財把測溫槍價格炒上天,也有人認為電子測溫隱患大應該被淘汰,採用遠距離、不接觸、多人測溫的AI測溫設備。
從互聯網發展歷程來看,用戶需求一直是推動技術發展與落地的核心動力。同樣,突發的疫情讓各大互聯網企業、人工智慧企業、AI安防廠商緊鑼密鼓的研發起AI測溫產品來。
百度、曠視、商湯、格靈深瞳等AI安防相關企業,早在春節假期期間,就開始設計AI測溫研發方案,整個團隊加班加點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上線和在線下部署了AI測溫系統。
據網路公開數據,百度、商湯、曠視、格靈深瞳,以及高德紅外、海康威視、大華、宇視等公司,均推出 AI 紅外測溫產品。並且已在數百個場所部署,幫助全國各地完成了700萬人次的初篩工作,而且疫情一天沒結束AI測溫覆蓋的人數就會更多。
AI測溫設備的快速研發、快速測試、快速應用,證實了AI安防產業鏈已相對完善,只待太大範圍推廣和應用。
更重要的是,在復工復產過程中AI測溫設備是防疫的關鍵環節。
傳統用測溫槍測溫方式,不僅需要大量工作人員蹲守,耗費大量人力,還需要人與人近距離接觸,可能帶來交叉感染的風險。而AI測溫的出現,解決了多人體溫快速檢測、減少相關人員工作量、避免人與人之間接觸等等問題,儼然是當下市場剛需。
總之,疫情下AI測溫撕開了AI安防的面紗,安防企業戰隊也從幕後走到前台,迎接更多的場景挑戰和用戶的檢驗。
AI安防「藍海」無限大
AI測溫僅是個AI安防市場小小的一部分,AI之於安防市場還有更多落地場景,AI攝像頭、AI門鎖、AI報警系統等等。而和其他傳統行業一樣,安防的智能化、數據化變革的背後既是順應時代發展也是政策、用戶、技術共同推動的結果。
一來,利好政策為AI安防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前進方向。安防是保障社會正常運行人們安居樂業的關健,由此「十三五」規劃、十九大報告等均提出加強安防視頻監控智能化的目標,而且「智慧城市」、「雪亮工程」、「平安城市」等戰略的建設也為安防行業發展帶來新契機。
二來,交通、樓宇、公安、家庭等市場安防需求廣泛,拓寬了AI安防的覆蓋面積。
經濟快速發展,城市人口規模不斷擴大,交通、家庭、樓宇等基本的城市安防場景,急需「除舊迎新」以此滿足人們市場日益增長的安防需求。用戶新需求的提出,也就給安防行業AI落地提供了比較有利的市場推廣環境。
三來,大數據、雲計算、生物識別、AI等技術在安防行業的發展可謂如日中天。
以往,傳統安防設備積累大量圖像、視頻,為AI安防的應用測試提供了基礎,進一步促進了AI與安防的融合,構建起可視化、網路化、智能化的安防管理系統。而隨著AI技術在安防領域的深入應用,安防行業市場規模將被進一步打開和加速AI安防產品的擴大。
如此一來,廣闊的市場藍海吸引來四面八方的資本們,AI安防市場競爭加劇,馬太效應逐漸顯現。
資本的態度和戰局
安防行業一直被認為是AI技術落地最好的行業,新老安防廠商深諳此道。只是,在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快速融入安防行業的背景下,企業進行技術研發、人才引進和產品迭代都需要有足夠的資金作為支撐。
早期,技術、資金高門檻淘汰了一批中小型初創AI安防企業,而今留下的均是各有優勢的廠商。
網路公開數據,2019年,格靈深瞳獲現代摩比斯戰略投資;明略數據完成20億元D輪融資升級為明略科技集團;「視在科技」獲銀杏谷資本4500萬元A+輪融資;瀚思科技完成C輪融資由360集團戰略投資;瑞為獲綠地集團戰略投資;商湯科技與阿布扎比投資局達成戰略合作……
另外,據CPS中安網不完全統計,2019年我國便有迪普科技、福光股份、睿創微納、宇瞳光學、銳明技術5家業務領域涉及安防的企業通過IPO相繼上市。其中,福光股份與睿創微納更是成為首批科創版上市企業。
在全球經濟貿易存在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的情況下,AI安防領域無論是融資數還是排隊上市的趨勢,都表明了資本深耕AI安防的態度。
再有,大華、海康等老牌安防巨頭具備先發優勢和多年經驗積累,而騰訊、阿里、百度、華為等互聯網巨頭以技術切入,曠視科技、商湯科技等AI企業躍躍欲試。高手盤踞的AI安防市場,必會出現「多虎相爭」的局面,屆時狹路相逢勇者勝,市場又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綜合來看,隨著AI技術日漸成熟,智能化、數字化成為安防行業新的發展方向,資本們深耕AI安防的意圖也非常明顯,安防領域的AI升級戰不可避免。
AI安防任重道遠
事實上,AI安防並不是一塊好啃的骨頭,前有大華、海康後有宇視、商湯深耕挖掘,AI市場依舊沒有達到普惠的程度。
在用戶層面,由於理解偏差用戶始終覺得AI安防產品不夠智能,而且數據隱私的顧慮消逝不去。
在人們印象里,AI產品應當能和人正常交流、無所不能,對AI安防產品的期求過高。這也就導致,用戶在實際體驗的過程中出現期許和現實效果落差,體驗感不佳。再有,在網路詐騙橫行的時代,用戶對於數據隱私的重視程度加大,對AI安防廠商的數據保護技術要求也變得苛刻。
在企業層面,AI安防面臨技術融合、海量產品升級、AI人才培養等等多重困境。
隨著AI技術的完善和普及,AI每一前進階段都面臨技術融合、產品升級等問題。而在技術融合、產品升級過程中,又會出現新的難題需要專研和解決,這也是AI安防廠商研發成本高昂的原因。
另外,推動科技發展往往是頂尖專家學者,由此AI人才的搜羅和培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廠商的技術水平,而AI安防市場中AI人才供不應求,AI人才的培養難題關乎企業未來發展。據領英平台發布的報告顯示,我國人工智慧的人才缺口已經超過500萬。
不管怎樣,AI與安防融合是大勢所趨,各大廠商的摩擦也還將繼續,新故事與舊隱疾都在被關注……
#專欄作家#
劉曠,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海南三車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購團邦資訊創始人、知名自媒體。國內首創以禪宗與道學相結合參悟互聯網,把中國傳統文化與互聯網結合,以此形成真正具有中國特色的互聯網文化以及創新精神。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